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影響如何?
傳說已久的靴子終於落地。
2025年2月14日,3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公告,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關部署,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中國信達、中國東方、中國長城資產股權,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劃轉完成後,財政部將不再持有3大AMC公司股權,中央匯金對中國信達、中國東方、中國長城資產的持股比例將分別達到58%、71.55%、75.53%。
大逆轉
首先,3大AMC從財政部轉入中央匯金,標誌着其階段性歷史使命完成,同時在新的歷史任務中開局。
當年4大AMC誕生,脫胎於4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剝離(由財政部出資設立),直接目標爲化解其時的金融風險。換言之,4大AMC是帶着財政任務上馬的。
隨着時間推移,4大AMC完成了財政任務賦予的階段性歷史使命,且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資產膨脹,經歷了起落沉浮。
在今天的市場大背景下,不良資產的處置情況更爲複雜,專業性要求更高,同時,所擔負的任務也更重。在“管辦分離、政企分開”的總體改革思路指導下,理順市場方式,提升AMC的效率,也就成爲當下的選擇。
來看一看中央匯金的官方介紹:
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其工作方式將是在中央匯金的支持之下,以更市場化的方式去落實國家政策。
2022年,4大AMC中的中國華融轉入中信集團,成爲中信金融資產,已經先行了一步。
對於中信集團來說,中國華融的轉入,補齊了中信的金融版圖,提升了中信的市場能力,而對於中國華融來說,依託中信體系,既可以提升企業的效益,同時,中信公司體系的管理,也是維護企業健康運行的一大支撐。
如今,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情況有類似之處——首先補充了中央匯金的金融版圖,直接提升了中央匯金的市場能力;同時,藉助中央匯金體系,3大AMC有了新的提升企業管理的機遇。
此前,國外評級機構不斷下調3大AMC評級,大體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認爲其運行效益不高;二是認爲國家政策對於3大AMC支持不夠。
而現在,中央匯金將支持3大AMC進行深度市場化改革,改善管理、提質增效。中央匯金又是“根紅苗正”的“國家隊”,以資金支持方式落實國家政策。因此,中央匯金與3大AMC配合,是雙方市場與政策執行能力的同步加強。
與此前國外評級機構口徑相比,3大AMC的基本面完成了方向上的大逆轉。當然,真正的逆轉還要靠企業自身的經營來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經濟處於大週期調整之中,全國性AMC的逆週期調節,更多表現爲“紓困”“支持”,很多項目屬於投入階段,其效益與收益是隱形的。當項目行業走出週期困局,全國性AMC的效益纔會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就好像中央匯金一樣,有統計指出,至2024年上半年,中央匯金成立21年來,累計投入1.07萬億元,累賺5.7萬億元,即累計增值約5.5倍。
更專業
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各種分析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詞:迴歸主業。
這一分析相當到位。
因爲實際上,在4大AMC階段性完成對4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後,於資產膨脹期的一段時間內利用資金優勢做了很多主業之外的事,也引發一些問題。
2024年11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
此《管理辦法》出臺,趕在了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之前,或者說,在3大AMC進一步市場化之前,這等於是提前給3大AMC劃了個圈。就好像唐僧赴西天取經,需要孫悟空一路降妖捉怪,先要給孫悟空套上緊箍,並授予唐僧緊箍咒一樣。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央匯金公司控股參股機構如下:
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不同的重點金融企業,中央匯金的職能概括起來大致有5個方面:
1. 股權投資
2. 資產管理
3. 市場操作
4. 風險管理
5. 政策執行
中央匯金的職能實現,會對分擔不同職能的企業提出分工明確的專業要求,這也有利於3大AMC專業範疇的提升。
與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同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公告,公司股東擬將所持公司66.7%股權劃轉至中央匯金。
數據顯示,中證金融前幾大股東持股比例爲——
深圳證券交易所20.50%;
上海證券交易所20.50%;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18.75%;
上海期貨交易所14.58%;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11.67%。
換言之,中證金融從證券交易所背景中剝離出來,轉融資也好,轉融通也好,變爲由中央匯金控盤,這同樣也是兼顧了風險管理、政策執行和專業性。
很多人看到3大AMC轉入中央匯金,猜測這是在“憋什麼大事”。
其實,全國性AMC的專業性與提質、增效,本身就是“大事”。在今天,不良資產處置對於中國經濟,想象空間巨大。而中央匯金變得更強,也是擺上桌面的大事,它意味着國家對於金融市場的調節能力更強。中國強金融,這件事夠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