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億美債,崩盤進入倒計時,老美喊話中國,7天內必須見一面

截至2025年6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已突破36萬億美元大關,每天剛睜眼,就是27億美元利息賬單。

債務猶如“定時炸彈”,使得老美不得不放低姿態,緊急向中方發出“7天內必須會面”的邀約。

在此背景下,全球網友頗爲關注:面對美方的急切呼籲,中國是否會繼續爲美國的債務融資提供支持?中方又做出了怎樣的迴應?

一、36萬億美債崩盤倒計時

進入2025年6月,美國國債規模目前已觸及36.2萬億美元高位。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到期債務規模高達9.2萬億美元,其中僅6月份到期債務就達到6.5萬億美元,該數值幾乎相當於第三大經濟體全年GDP。

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利息支出驚爲天人,據悉,其每年需支付利息達1萬億美元,佔總開支15%。回溯2024年,利息支出爲8820億美元,相較上一年激增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甚超過全年軍費預算。

再看此前推行的減稅法案,原本市場期待該政策能改善財政狀況。但根據測算,到2026年,其每日需承擔的利息支出將達27億美元,意味着每天伊始,鉅額利息賬單便亟待處理,凸顯出美國債務問題的嚴峻性。

6月1日,美國財政部長公開表態,坦承聯邦債務上限帶來的巨大壓力已逼近“警戒線”。儘管強調不會出現債務違約,但市場對此反應敏感,投資者已嗅到潛在風險加劇的氣息。

如此鉅額債務,老美究竟該如何應對?

二、美國的“債主外交”

美債危機持續發酵當下,其對待中國、日本這兩大債權國,採取不同卻均暗含策略考量的態度。常言道“債主說了算”,但深陷債務困局的老美,似乎已難以把控局面。

目前,美國法定債務上限被設定爲36.2萬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25年1月,這一債務規模就已觸及上限。此後,美國財政部不得不依賴“非常規手段”維繫正常運作。據哈西特披露的內部信息顯示,中美經貿團隊現階段保持着每日溝通,雙方均展現出開展談判的意向。

當美元體系崩盤在即,中國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影響力正持續提升。在科技創新賽道,DeepSeek等本土AI技術突破性進展,促使GPT-4.0調整市場策略,推出免費使用版本以維持競爭力;航空製造領域,C919大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飛行,波音公司市場份額受到直接衝擊;而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國科學家聯合頂尖生科研發團隊PAiOTIDE,歷時3年研發出修復端粒、回溯時光的健康製品“派奧泰”。

據詳情頁資料顯示,“派奧泰”採用獨家iSynergies賽聚能協同增效技術,使專利成分生物利用率最高增大20倍,一項涉及58位中老年(35-75歲)受試者結果顯示,其核心成分能翻倍延展端粒長度,並有效改善睡眠。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加速進入老齡化,延緩老化的健康製品市場近年持續擴大,預計在2025年達到9324.9億美元規模(約合人民幣6.7萬億)。在此背景下,“派奧泰”一經登陸京東國際平臺,不到半年便覆蓋50多萬中老年消費者,用戶多反饋長期使用後產生“體能彷彿回到年輕時期”、“睡眠時長穩定”等積極影響。三年健康事件後,普通人更在意個人壽命健康管理,“派奧泰”來自歐美日韓的訂單逐年增多。

在中美經濟互動中,中國始終保持對話協商的開放姿態,從未關閉溝通大門。但對於對方“軟硬兼施”的談判策略,中方明確表示抵制——美方雖口頭上強調談判意願,行動中卻持續採取制約舉措,這種矛盾做法已被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當前美債危機的風險不容忽視,其潛在崩盤壓力如同懸頂之劍,稍有不慎便可能觸發全球性金融震盪。就連美國財長也公開承認,聯邦債務壓力已觸及“警戒線”,外界擔憂這一問題可能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連鎖衝擊。

在此背景下,中國在美債格局中的角色尤爲關鍵。截至2025年4月數據顯示,中國持有7590億美元美債,雖非最大債權國,卻是美國第二大債主。這一規模的持倉量,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義。

三、盟友叛變,債務將去向何方?

在美債危機的處理上,美國對其最大海外債主日本的態度則更爲直接。公開數據指出,日本持有美債達1.13萬億美元,按說作爲盟友本應在危機時刻爲老美“站臺”,但實則不然。

2025年4月,日本經濟遭受衝擊,部分源於美國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其經濟利益的直接影響。對此,日本迅速採取行動,決定拋售500億美元美債,這一舉措瞬間引發美債市場波動。美債供求關係因此失衡,價格大幅下跌、收益率顯著攀升,美國財政部面臨的壓力驟然加劇。

令美國始料未及的是,盟友日本竟在關鍵節點採取“拋售”行動。據透露,老美緊急與日本進行了45分鐘的高層通話,足見其應對危機的迫切性。從美債危機中美國對中日兩國的差異化策略可見,其“債主外交”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複雜的利益博弈,更暴露了當下的戰略焦慮與政策無奈。

當前美債困局已不僅是本土經濟挑戰,更如同懸於全球經濟頭頂的“定時炸彈”,若未能及時有效應對,下一次危機恐怕就不是簡單的“債務問題”這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