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公里 西南石油大學學子與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理想對話"

“這裡加個‘找零’小遊戲,邊玩邊學,準行!”在新疆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距離邊境線僅47公里的教室裡,一名來自西南石油大學的大一學生伊力特帕提·熱合木江正在試講《巴扎財商課》。他用文具當商品、彩紙做“貨幣”,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西部計劃支教體驗“首秀”。

這支名爲紅心“職”引·石榴籽行的實踐隊是由15名來自6個民族的西南石油大學在校大學生組成。實踐隊橫跨新疆、四川、雲南,累計行程3500公里,與近20位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訪談、授課、助農直播和政策宣講,深度體驗西部計劃志願服務內容,明確自身的職業選擇。

從試試到紮根 鄉村講臺重塑職業座標

“爲什麼當西部計劃志願者?”“和你們一樣,我上大學時也經歷過職業迷茫,所以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面對這羣即將面臨職業選擇的實踐大學生,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隊長王鵬飛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剛來時,村民們認爲支教隊是一羣娃娃在教娃娃。支教隊員們憋着一股勁兒,磨教案、反覆練,學生成績很快提升,如今家長們遇到教娃娃的難題總樂意找支教隊幫忙。這樣的經歷讓王鵬飛堅定了教育的理想,打算報考新疆的教師崗位。

眼前的真人真事讓實踐隊隊員胡佳豐深受觸動。胡佳豐的父親是戍邊老兵,平日裡沒少講述戍邊的故事。但直到他親自走進這所邊境線上的學校,親耳聽到西部計劃志願者講述的實踐經歷,親手完成《巴扎財商課》等5門科普課的實踐教學,他才理解父親口中的“艱苦卻值得”。他說,“我的理想是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從滯銷到熱銷 直播帶動產業微更新

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和平彝族鄉,彝族學生唐乙璇正跟着西部計劃志願者、藏族姑娘祝瑪央宗學習助農直播。直播間紛至沓來的訂單讓唐乙璇看到了志願服務的實際意義。在四川省崇州市懷遠鎮,隊員們又與志願者一起走村入戶,走進果園,在果樹下直播賣果近10場,單場銷售額達5800元,緩解了果農“賣貨難”的問題。

這些實踐不僅幫助當地羣衆解決了實際問題,也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西部地區的廣闊發展空間。他們走進當地團委、人才辦和用人單位,收集政策資料,化身“西部計劃宣講員”,將所見所感傳遞給更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從新疆到四川再到雲南,實踐隊隊員們用腳步丈量西部大地,在他們看來,西部計劃不僅是青年實現理想的平臺,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如今,西南石油大學的這一實踐模式已實施3年,參與學生中80%畢業後選擇到中西部地區紮根一線。實踐隊指導教師王娟介紹,學校還通過就業輔導、簡歷培訓等服務,幫助有志於報名西部計劃的學生提升綜合素質。(謝娜、袁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