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男1症狀揪出大腸癌 護理師曝案例:越來越年輕
有男子因脹氣下腹悶痛就醫,竟檢查出罹患大腸癌,及時手術切除原發部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國人最新十大癌症排名,大腸癌排行第二,不只年長者才需要預防。有網友分享,一名32歲的朋友日前因爲脹氣下腹悶痛,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所幸發現得早,可以直接手術切除,不少人也分享許多案例都是年紀輕輕就罹癌。
一名網友在Dcrad發文表示,周遭一名朋友不煙不酒,也沒有特殊家族病史,因爲脹氣下腹悶痛去了腸胃專科診所,安排完整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是大腸癌早期(第0期),透過內視鏡切除處理掉了,一切太突然,讓他覺得大腸癌是不是有年輕化的趨勢。
針對大腸癌年輕化,不少人也跟着補充,「本人在腸胃專科診所上班,看到做大腸鏡及胃鏡發現癌症的人真的越來越年輕,最近一次發現大腸癌是才年僅27歲的男性」、「上次我去做健檢無痛大腸和胃鏡,護理師說最近3個個案,來做大腸鏡的時候都是3期,一個才19歲女生」、「我發現時是二期,0期真的很幸運,當時我還有造口七個多月才關起來,還做了化療一年多」。
藥理學教授潘懷宗撰文指出,1月亞特蘭大市美國癌症協會的宋教授(Hyuna Sung)在《刺胳針腫瘤學》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該研究涵蓋了2007~2017年間50個國家的大腸癌發生情況,發現27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早發性大腸癌(25~49歲之間被診斷出)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每天攝取約300毫克鈣質,相當於1杯牛奶的量,能降低大腸癌風險達17%。張家銘解釋,牛奶中的鈣質能與腸道中的膽汁酸和遊離脂肪酸結合,減少它們對腸道細胞的毒性,從而降低癌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