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關稅生效 臺灣鯛首當其衝 漁民恐慌:到底該不該放魚苗

陳駿季9日在前鎮漁港邀集數十家漁會與業者舉辦座談會,推出6大支持措施要幫助農漁業度過難關。(任義宇攝)

陳駿季9日在前鎮漁港邀集數十家漁會與業者舉辦座談會,推出6大支持措施要幫助農漁業度過難關。(任義宇攝)

美國政府推出對等關稅政策,讓臺灣多項產業面臨32%高額關稅,讓各產業措手不及憂心影響生計,其中臺灣鯛、鱸魚因外銷佔比大,高額關稅恐衝擊產業,讓漁民擔憂「到底該不該放養魚苗」,農業部長陳駿季9日到高雄市前鎮漁港與相關業者舉辦座談會,投入6大支持措施包含外銷獎勵、金融支持等,並加強開拓更多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陳駿季9日在前鎮漁港,邀集數十家漁會與業者舉辦座談會,陳駿季提到,美國對臺養殖漁業關稅,從0%提升到32%,對各魚種都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其中臺灣鯛影響最大,不僅外銷佔比達40%,美國市場更佔外銷市場的79%,讓臺灣養殖漁業面臨重大挑戰。

對於美國關稅因應措施,陳駿季說農業部推出180億元獎勵措施,共6大支持措施要幫助農漁業度過難關,也特別針對養殖漁業推出16億元獎勵補貼,希望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漁業署介紹,針對受關稅影響養殖漁業,針對養殖業者鼓勵取得國內外衛生安全認證、更新生產及冷鏈設施,並推出優質魚苗生產獎勵,也會鼓勵加工廠購買魚貨、並補助海外銷售活動,更推出低利貸款,協助漁民度過短期內訂單衝擊。

座談會中,與會業者代表表達已有訂單開始受到影響,臺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指出,目前無論養殖業者、還是加工廠庫存壓力大,因爲美方進口商已明確表達,要降1成售價才能收購,並放緩整體採購時程,已讓利潤大受影響,讓養殖戶非常恐慌。

臺南市南瀛養殖生產協會理事長蔡阿玉則關心政府關稅談判進度,指出目前已進入臺灣鯛魚苗放養季節,但目前已有多家貿易商表達放緩魚貨收購期程,讓養殖戶擔心是否要繼續飼養,否則滯銷恐讓價格崩盤,希望政府儘快爭取與美方溝通,也要積極開拓更多國際市場分攤風險。

陳駿季於會中迴應,美國高關稅不只影響我國產品輸出,連帶影響美國市場購買力,目前美國最大宗魚產來源是大陸,不過大陸遭美國提高關稅至104%,因此能趁此機會調整產業體質,強化生產效率與品質,透過政府支持措施幫助漁民度過短期危機,並提升長期產業競爭力。

陳駿季強調不會放棄美國市場,政府已在總統指示下爭取與美方溝通,也說農漁業都攸關糧食安全,政府會持續提出農漁民支持方案,不會讓所有農漁產從國外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