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師健檢發現肺結節!放着不管一年「變肺腺癌末期」
▲女師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肺部有結節,卻放着不管,一年以後罹患肺腺癌末期。(示意圖/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健檢時身體若有異狀,千萬不能輕忽!急診科醫師魏智偉分享,一名年約30歲的國小女師健檢時發現肺結節,當時卻沒有太過在意,怎料隔了一年左右,出現了咳嗽、胸痛等症狀,爬樓梯也會喘,就醫檢查才知已經罹患肺腺癌末期、轉移到全身多處。
魏智偉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這名年約30歲的女師因爲學校提供健康檢查,於是加錢自費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當時發現了肺部有結節,且呈現「毛玻璃狀」,報告中也建議定期追蹤。
不過,由於沒出現症狀,女師並沒有太過在意。直到時隔約一年左右,女師出現輕微咳嗽、胸痛,以及爬樓梯會喘等症狀,於是便前往醫院檢查。
▲女師健檢時發現肺部有結節,但並沒有持續追蹤,一年後罹患肺腺癌末期。(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沒想到拍了X光片以後,魏智偉當場被嚇到,女師雖僅有30歲左右,肺部卻出現「非常多的腫瘤」,佈滿了兩個肺葉。後續進一步做檢查,結果發現腦部、腎上腺等處都已有轉移的病竈,已是肺腺癌末期。
魏智偉不禁提醒,做完胸部檢查以後,務必要留意兩個地方,第一就是結節的大小,若小於0.5公分,只要定期追蹤2年左右,確認大小沒有變化,那就是良性的病竈,「因爲人生在世,誰不會有幾個鈣化點對不對。」
不過,魏智偉也提醒,若是結節超過1公分,醫師通常會強烈懷疑,可能有惡性的變化。若僅僅是鈣化,通常邊緣會比較乾淨,但若是個發炎的病竈、惡性的病竈,就會向周圍侵犯,呈現「像毛玻璃、霧霧的」形狀,或是奇形怪狀、跟血管有連結,這時就務必做診斷性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