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臺人沖繩潛水!天氣晴朗卻「斷魂深海洞窟」 專家揭致命5點
▲洞穴潛水。(圖/「臺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授權引用)
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兩名20多歲臺灣男子日前在沖繩近海潛水時,於一處約30公尺深的洞窟內失蹤,最終不幸喪命。對此,「臺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今發文指出,洞穴潛水危險程度高的5大原因,並提醒道「千萬不要自己冒然嘗試。」
「臺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提到,洞穴潛水屬於高度專業的範疇,並非一般休閒潛水可以涵蓋,若缺乏專業準備與訓練,貿然嘗試將面臨極大風險。
協會分析,洞穴潛水的危險主要來自五大因素:首先,能見度差。洞內光線昏暗,加上底質多爲淤泥、沙土,若踢水姿勢不佳,容易揚沙導致水體渾濁,潛水員瞬間失去方向感。其次,空間受限。洞穴通常僅有少數出口,黑暗狹窄的環境易引發恐慌,增加脫困難度。
第三是氣源管理風險。洞穴潛水需耗費較長時間,若深度又大,氧氣消耗速度更快,稍有誤判便可能釀禍。第四,環境變數多。包括暗流、複雜巖壁,甚至設備纏繞,都會使行進更加困難。最後,是心理與生理壓力。在幽暗壓迫的環境中,焦慮與恐慌往往導致錯誤的判斷。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最後,協會提醒道,在臺灣本島潛點,有時會遇到幾公尺甚至十公尺內的小型巖洞,這屬於可預期的範圍;但若是專業的洞穴潛水,則需要經過特殊訓練,並在熟悉地形的導潛帶領下,團隊有默契的情況下進行,千萬不要自己冒然嘗試。
拉回此案,28歲張姓遊客與3名親友一同前往沖繩度假,並於8月31日參加潛水活動,當天一行人與24歲臺籍教練從恩納村瀨良垣漁港出發,前往萬座海灘北方約800公尺的潛水點。
下午2時45分,5人開始潛水活動,然而僅過了10分鐘,張姓男子與臺灣籍教練便因不明原因失蹤,另外3名潛水客則在其他潛水店教練的協助下,安全回到岸上。
潛水船船長於下午3時5分通報,海上保安署隨即展開搜索,最終張姓遊客與臺籍教練在下午5點半左右,被其他潛水教練發現,尋獲時已沒有生命跡象,送醫搶救後,在院內被宣告死亡。
.「臺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授權引用。
►錯過威力彩2億頭獎!全臺「悲情幸運兒」有2人 差1碼剩15萬►小一罕病女兒開學!母挨酸「爲何不產檢?」 醫怒解答:太困難了►馬桶「卡一圈尿垢」狂刷無效!婆媽激推神招:便宜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