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臺男沖繩潛水溺斃蛇洞 日教練還原搜救:疑4因素釀憾事
2名臺灣男子8月31日在沖繩潛水時溺斃海中洞穴「蛇洞」,當天潛入洞穴找到2人的日本教練還原搜救過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2名臺灣男子8月31日在沖繩潛水時於海中洞穴「蛇洞」溺斃,讓日本潛水業者紛紛強調洞穴潛水屬於更進階的技術潛水範疇,裝備與訓練和一般休閒潛水不同。當天進入洞穴救援、發現2人的沖繩當地潛水教練,受訪還原現場狀況,並推測發生事故的4種可能原因。另外日本潛水指導協會創辦人認爲,這次事故可能是沒有遵守基本規則造成,甚至不排除是故意違規。
當地時間8月31日下午1時45分,28歲陳姓臺灣男子與3名親友,在24歲蕭姓教練帶領下出海,在萬座海岸北方約800公尺、深度約30公尺近海下水,但隨後陳男與蕭姓教練失蹤,其餘親友在其他教練協助下上浮,救難人員直到下午5時30分纔在水下30公尺深的蛇洞內發現2人,送醫不治。
事發多日後,日本潛水指導協會「SDI TDI ERDI JAPAN」5日刊出沖繩當地潛水店業者、技術潛水培訓官大原拓的專訪,大原拓在意外當天前往蛇洞救援,並發現陳姓男子與蕭姓教練。
大原拓表示,當天他接獲其他潛水店教練的救援請求後,隨即準備好洞穴潛水裝備前往現場,由於事故現場爲水下30公尺深洞穴,爲特殊環境,即便消防隊及日本海上保安廳人員已在現場,唯有配戴特殊裝備及具備專業訓練的人才能應付。
他說蛇洞內部通道狹窄、蜿蜒曲折、泥沙堆積,輕微的晃動也能揚起沙塵,導致能見度降至0,他抵達現場時水體仍相當混濁,因此需要配備包括側掛式氣瓶、捲線器、主燈及備用燈等洞穴潛水裝備進入搜索。另外,潛水活動主要以2人一組的潛伴制進行,但考量到若潛伴沒有證照或完備裝備,即便是2人搭檔也可能引發二次災害,大原拓本身有單人潛水資格,因此他最終是獨自進入洞穴搜索。
他描述當下先在洞口固定導繩才進入,在距離入口處約30公尺處發現陳男與蕭姓教練,他依序將2人移出洞穴、交由在洞口待命的救難人員,他最終陸續回收導繩,確認減壓沒有問題後才浮出水面。
大原拓表示無法斷定事故主因,但他推測大致可歸咎於4種因素:1.泥沙導致洞內能見度下降,找不到出口;2.氮醉(血液中氮氣增加,導致出現遲緩、失去判斷力等類似酒醉的情形)及視線不佳引發恐慌;3.氣體管理不佳,在到達洞穴出口前便耗盡氣瓶剩餘氧氣;4.可能有多人進入洞穴,導致行動受限。
大原拓表示,在混濁的洞穴中,即便是強大的燈光也難以看清任何東西,如果只憑感覺導航,很快就會失去方向,因此在洞穴潛水中,除了攜帶多個手電筒等照明設備,最重要的技能是使用導繩,也就是正確部署繩索,即便水下能見度低,正確部署導繩也能讓潛水員安全返回水面,他強調,要進入洞穴潛水,完整的裝備及訓練都至關重要。
大原拓也表示,這次救援任務,對於任何擁有豐富洞穴潛水經驗的教練來說都不是難事,但這種洞穴潛水救援行動絕非一般潛水員能夠應付的情形。
撰寫這篇專訪的「SDI TDI ERDI JAPAN」創辦人加藤大典寫道,出事的蛇洞絕非一般休閒潛水環境,而是屬於洞穴潛水的特殊環境,草率進入會非常危險,他強調進行洞穴潛水的4大要點:安裝導繩、配戴多盞照明燈及備用系統、攜帶備用氣瓶、接受過洞穴潛水的專業訓練與證照,他認爲這次事故很可能是由於沒有遵守基本規則造成。
加藤大典也直言,這次意外涉及外籍人士,可能因語言障礙,無法理解日本當地規則釀成憾事,但也可能存在明知規定卻故意違規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