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妹子突胸痛 醫揭4共同習慣:食道被腐蝕

醫師提醒吃藥時要多喝水,以免引發藥物性食道炎,出現胸痛等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吃藥時一定要多喝水。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文斌分享收治2名年輕女子,都是因胸口劇痛,進食後疼痛難耐就醫,詢問之下,兩人的共通點是個性急、吃飯快、吃藥時沒喝足夠的水,之後沒有保持站姿或坐姿,因此藥物卡在食道上,引發局部腐蝕,導致藥物性食道炎,嚴重甚至會解出黑便。

謝文斌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上述兩名女子,平時健康,沒有胃食道逆流或其他疾病,但最近都因進食後疼痛難耐、胸口劇痛就醫,一問之下發現,一位因青春痘到皮膚科拿了抗生素,一位因運動扭傷自行到藥局買藥,初步懷疑爲藥物造成的食道黏膜損傷。

謝文斌表示,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果然在兩名女子食道中段發現灼傷與表淺潰瘍,這些症狀是藥物性食道炎的典型表現,尤其常見於服用四環黴素類、NSAIDs、鐵劑等藥物,如果吞藥時,搭配水量不足,藥物可能卡在食道,引發局部腐蝕,所幸經對症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兩人症狀明顯改善。

謝文斌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好發於女性與年長者,也常發生在服用膠囊藥物的患者,常見症狀有胸口灼熱或疼痛、吞嚥痛或困難,通常在服藥後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有時甚至會解出黑便。

謝文斌提醒,要預防藥物性食道炎,服藥時應喝足量的水,至少喝200 至 250 毫升,不要躺着吃藥,服藥後至少坐着或站立30分鐘,也不要睡前服藥,建議睡前30分鐘以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