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輪才過關 梅爾茨當選德總理
圖爲基民盟主席梅爾茨(右)和將卸任的德國總理蕭茲。(美聯社)
德國6日舉行總理選舉,此次投票原先應是確認基民盟領袖梅爾茨總理職位的例行公事,然而梅爾茨在第一輪投票僅獲得310票,成爲二戰結束以來,首位在第一輪投票失敗的候選人,但在第二輪投票獲得325張贊成票,超過半數所需的316票,正式當選德國總理。
今年2月國會大選後,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與原執政黨社民黨(SPD)開啓組閣協商,支持共同推出的總理人選梅爾茨(Friedrich Merz)。不料首輪投票結果,梅爾茨僅獲310票支持,距離當選所需的316票還差6票,投票結果顯示至少有18票跑票,第二輪投票於當地時間6日下午3時15分舉行,梅爾茨獲得325票,正式成爲總理。
CNN報導,梅爾茨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贏得二月的全國大選,預計與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SPD)結盟,確保極右翼、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AfD)不會獲得半數席次,但此舉引發許多黨內人士的反對,爲無法獲得足夠票數的可能原因之一。
日前德國國內情報部門將全國大選中排名第二的德國選擇黨列爲極右翼組織,預計實施更嚴格、更廣泛的監視。德國主流政黨拒絕與極右翼政黨合作,因爲自戰爭結束以來,他們堅守所謂的「防火牆」,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不過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度持續上升,沒人知道能堅持多久。
德國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將首輪投票描述爲「一個糟糕的意外」,他表示:「史無前例地在第一輪選舉中失敗,對梅爾茨來說是一個糟糕的開始,表明他不能完全依賴兩個聯盟黨。他仍有可能當選,但這反映出聯盟並不團結,可能會削弱他推行政策的能力。」德國商業銀行表示:「投票結果提醒人們,新聯盟的多數席位是多麼微弱,進一步削弱人們對全面經濟改革的希望。」
根據路透與《金融時報》,川普對等關稅引起的全球貿易戰,造成德國股市從接近歷史高點持續下跌,債券殖利率下降,退出北約的言論,使得德國局勢更加動盪。除此之外,梅爾茨計劃放寬憲法借款的限額,並啓動一項1兆歐元的債務支出計劃,改造國防和基礎設施,引起聯盟內保守派系成員與民衆不滿。梅爾茨期待6日的投票能平息國內的不確定性,雖然最終結果沒有影響7日出訪法國和波蘭的計劃,然而,突如其來插曲對承諾重振經濟成長的他而言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