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風險害退休金縮水!專家揭真相:55歲後該投資股市

即使年過半百,股票投資在整體財務規劃中仍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當今社會,股票投資被廣泛認爲是實現財富累積和增值的有效途徑之一,即使年過半百,在整體財務規劃中仍然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外媒報導強調,年齡超過55歲的族羣不應輕忽股市的潛力,因爲基於長壽與生活成本這2大風險考量,有必要讓資產保持成長,以防財富面臨耗盡的挑戰。

據財經網站The Motley Fool UK報導,財富管理平臺Stratiphy的研究顯示,在英國,有相當高比例的55歲以上人士並未將資金投入股市。在過去1年裡,這羣人中只有約23%的人投資了股票。相較之下,18至34歲的年輕族羣,其投資股票的比例則高達47%。

顯然許多55歲或以上的民衆可能正處於退休的準備階段,甚至是已經退休。而報導中特地闡述了爲何在這個年齡層不進行股票投資可能會引發的一些問題。

首先,當談論到財務和退休規劃時,現今面臨的一項主要風險就是「長壽風險」,也就是說,個人積蓄可能不足以支應長久人生的風險,而這其中包含了2個關鍵問題。相較於過去的世代,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顯著延長。如今許多人活到90歲以上,這意味着需要準備相當龐大且長期的儲蓄。

其次,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導致購買力不斷被侵蝕。請務必留意,若未來30年的平均通膨率維持在3%左右的水準,那麼在2025年價值10萬英鎊(約新臺幣419萬元)的儲蓄,到了2055年,其實際購買力將僅相當於今日的約4萬英鎊(約新臺幣168萬元),這充分顯示了通膨對財富的巨大破壞力。

綜合上述2個問題來看,若在55歲時選擇不投資股市,將會面臨相當大的風險。因爲如果個人的資金沒有持續增長,並且假設他們目前並未擁有龐大的儲蓄,那麼他們在往後的生活中很可能會遭遇嚴重的財務缺口。

報導中提到,參與股市投資並不必然意味着需要承擔過高的風險。如今,市場上有許多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以及能夠帶來穩定長期回報且波動性較小的投資選擇。

當然,這是英國的情形,未必等同臺灣,但長壽與物價上漲之趨勢,與臺灣確實類似,上述英國專家的分析建議,仍可供國人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