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號決議/強納爭議有害歷史教育

一九四二年美國發行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郵票,清楚地將臺灣納於中國的一部分。(圖片引自國父紀念館網頁)

國教院建議將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中英文史料納入高中歷史科,以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文件,並讓學生了解該決議文未提及中華民國或臺灣等字句。二七五八號決議其實涉及許多歷史背景與歷史解釋的問題,就連學者都有不同看法。高中教科書比較適合將一錘定音的事件載入,給予學生明確的原則與指引,不太適合將爭議性過大,且有政治意圖的內容納入教育,這樣反而不利於學生的歷史認知。

二七五八號決議有兩個重點,一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其爲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二是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二七五八號透露的訊息是:一、這是中國代表權之爭,意謂着「中國」早已存在於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二者都是中國的一個政權,也都不等於中國。二、中華民國爲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曾經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只因後來政治局勢丕變,才被逐出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但不能說中華民國不是中國的政權。三、聯合國既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如果再說驅逐中華民國,那就與只有一箇中國席位的前提相牴觸,故只能用很奇特的用語驅逐「蔣介石的代表」來代替。四、二七五八號決議沒有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的主權聲明,這是因爲臺灣自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接受日本投降後直到現在,都在中華民國的直接控制之下。臺灣隸屬於中華民國,臺灣當然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二七五八號決議只需以「中國」一語概括之,根本不必單獨交代臺灣的主權歸屬。

美國二戰期間發行的一張郵票,透露了一九四二年中國地圖的涵蓋範圍。郵票並列林肯總統與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頭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CHINA)上標示着中華民國的國徽,而臺灣也畫在地圖上,一九四六年才獨立的外蒙當時也在地圖上。這張郵票就好像一個歷史文件,說明二戰期間臺灣就算爲日本的殖民地,國際間或當時的美國,仍然認爲臺灣隸屬於中國,也因此一九四三年的開羅宣言纔會要求:「日本自中國人所竊取的所有領土,比如滿洲、臺灣及澎湖羣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

還原歷史真相就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在那個時間點發生的事,以及當時的人是如何看待那時期的事,我們都應以尊重歷史的態度,讓歷史迴歸歷史,讓真相迴歸真相。至於客觀情境演變後,我們可能對現況有了新的期待,新的想望,這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我們不可用現在的想法曲解歷史,用自己的詮釋抹去歷史真相,我們只能把我們的訴求告知國際社會,並與相關國家達成默契或協議。

簡言之,二七五八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是因爲中華民國已失掉中國席位,再提中華民國,就變成兩個中國。未提臺灣,是因爲當時認爲臺灣本來就隸屬於中國,臺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根本沒有提的必要。

二七五八號決議現在成爲熱門議題,是因爲臺灣方面在極力爭取國際地位與國際參與。然而,二七五八號的歷史事實是一回事,現在發酵熱議又是另一回事。我擔心連專家學者都有不同見解的課題,教科書卻硬要把如此爭議性極高的問題放進去,課堂上的歷史老師能清楚瞭解其複雜性,真的能說清楚?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又能有幾分的判斷性,能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或許真正想要把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放進去的原因,是執政者想要把他的意識形態灌輸給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