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B肝帶原者 肝癌風險同常人
臺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曾岱宗解說B型肝炎的發展進程。記者邱德祥/攝影
B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回診一次已是醫學常規,臺大研究發現,在B肝感染進程處於「不帶原活動期」的感染者,若肝炎表面抗原濃度低於一○○國際單位,罹癌風險與正常人無異,可延長受檢時間,建議至少每年一次回診抽血檢驗。
據統計,臺灣四十歲以上、未接種新生兒疫苗的B肝患者約一五○萬人,其中「不活動帶原期」感染者佔逾半,超過七十五萬人,現行仍要每半年追蹤。
臺大醫院一項長達廿年、追蹤六一三九名B肝患者的研究報告發現,檢測病毒量、肝指數,加上表免抗原濃度檢查,可更精準預測罹癌風險,也就是表面抗原濃度不同,罹肝癌風險也不同。
團隊發現,表面抗原濃度低於一○○國際單位,肝癌風險與正常人無異,在「不活動帶原期」感染者中約佔三分之一,約廿五萬人。表面抗原濃度高於一○○國際單位者,因罹癌風險較高,需半年回診一次,約五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