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現場|地溝油變航空燃料!霍尼韋爾餘鋒:這是一個萬億產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生範書晴 北京報道

7月20日,爲期5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落下帷幕。鏈博會落幕當日,霍尼韋爾、GE醫療、西門子、康寧公司、住友電工、華潤集團、中興通訊、阿里巴巴、賽力斯、穩健醫療等102家中外企業和機構與鏈博會承辦單位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現場簽署第四屆鏈博會參展意向,提前拿到下屆鏈博會“入場券”。

“我希望能向中國市場和全球產業鏈傳遞一個清晰而堅定的信號:中國不僅是霍尼韋爾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創新和發展的核心引擎。我們期待通過鏈博會這樣的高水平開放平臺,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產業鏈合作,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共同構建更加低碳、靈活、強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在現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說道。

霍尼韋爾是一家《財富》全球500強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業務圍繞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發展趨勢。今年是該公司連續第三次亮相鏈博會。在該公司的展臺上,超過95%的實物展品由中國團隊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研發和製造,彰顯了公司在華深耕的持續投入與堅定決心。

在本屆鏈博會期間,餘鋒在展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了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解決方案。航空交通是現代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可持續航空燃料對於航空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目前,航空燃料以石油基燃料爲主,是航空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解決方案適用於包括地溝油、藻油、廢棄脂肪、非食用植物油、乙醇以及電子甲醇(eMethanol)等在內的各類廣泛的可再生原料。由此製成的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能夠直接替代傳統燃料,且無需對發動機、飛機燃油系統或加油基礎設施進行改裝。

據悉,霍尼韋爾的可持續航空燃料 ,與化石燃料相比,其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最多可減少 80%。早在2016年,霍尼韋爾就率先實現了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商業化生產。隨後,霍尼韋爾又推出了多種可持續航空燃料工藝技術,以滿足市場對可持續航空燃料等可再生燃料迅速增長的需求。

餘鋒對記者說,可持續航空燃料解決方案的潛力巨大。一方面,價格比較高,當前可持續航空燃料在歐洲大概2000歐元/噸,在中國2萬多元/噸;另一方面,需求巨大,現在航空燃料的需求大約爲每日4億噸,假如有四分之一用可持續航空燃料替代,那就是1億噸/日。因此,這將是一個萬億產值的產業。不僅如此,航空業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非常好的節能減排方案。爲此,霍尼韋爾正在中國應用落地多元化的技術路徑,希望助力中國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