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條舉措!河南“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創新
每年公開發布“揭榜掛帥”
項目榜單100項以上;
單個項目支持額度
原則上不低於1000萬元;
對新建的中原學者工作站
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資金支持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聚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從技術攻關、企業培育、平臺建設、服務保障等多方面推出20條“真金白銀”支持舉措。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河南省支持企業科技創新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南省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5年8月4日
河南省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聚焦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攻關
1.實行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揭榜掛帥”。支持創新型企業凝練重大關鍵技術需求,每年公開發布“揭榜掛帥”項目榜單100項以上,藉助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力爭突破重點產業鏈羣關鍵核心技術200項以上,單個項目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於1000萬元。(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企業牽頭實施各類科技項目。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企業,按國家撥付經費的3%—5%進行獎補,單個項目獎補不超過60萬元,每家企業年度獎補不超過500萬元。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企業承擔省級科技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單個項目省財政資金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於1000萬元,單個重點研發專項不低於100萬元,單個科技攻關項目10萬元。(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企業培育引導,壯大創新型企業隊伍
3.梯次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發揮創新龍頭企業和“瞪羚”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圍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加強研發攻關,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培育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培育,對新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且年研發投入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科技企業孵化激勵機制。持續加強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智慧島”等建設,引導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對省級以上孵化載體實施獎補政策,將載體升級、評價考覈和孵化績效等因素作爲主要衡量指標,每年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組織創新創業賽事活動,精準支持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創新發展,對在全國、省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企業每家給予不超過5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5.高質量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加大支持企業創新財稅政策落實力度,擴圍實施省級科研經費直撥到企業的“直通車”制度,確保財政經費及時到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加快實現營收1億元以上企業有研發機構、5億元以上企業有標誌性研發成果、10億元以上企業有創新聯合體、100億元以上企業成爲科技領軍企業。依據上一年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完成情況,對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和航空港區分級分檔給予工作獎補。(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加強對企業研發投入的財政補助。對上一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在500萬元以上且佔比高、增速快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類分檔給予一次性10萬元、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由其自主用於開展研發活動。對研發經費投入前200強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跟蹤服務,集中項目、平臺、人才等相關資源進行支持。(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7.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的創新聯合體,對運行成效好的創新聯合體給予每年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鼓勵創新聯合體牽頭髮起設立產學研聯合基金,支持創新聯合體聯合攻關、協同創新,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突出創新能力提升,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
8.支持企業爭創國家創新平臺。對企業新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獎勵,並根據其研發投入、實施一流項目等情況統籌給予1000萬元資金持續支持。同一主體獲批多個平臺的,不重複享受補助。(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9.圍繞企業需求打造省級創新平臺體系。對首次命名的企業類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按規定給予一次性不超過500萬元資金支持,考覈結果爲優秀、合格的每年給予不超過5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各類省級創新平臺。對企業建設的省級研發平臺考覈結果爲優秀、良好的,分別給予每年不超過50萬元、30萬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引進高校創新資源,共建研發平臺。(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暢通人才交流渠道,支持企業引育急需緊缺人才
10.助力企業培育科技領軍人才。對科技企業主要創辦者和實際控制人入選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的,給予個人一次性100萬元資金支持。對企業科研人員入選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分別給予個人一次性20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省委人才辦、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1.依託企業建設人才引育平臺載體。支持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和中原學者工作站,對績效評估優秀的院士工作站給予一次性3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建的中原學者工作站給予一次性2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省委人才辦、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持續做好“科技副總”選派工作。優化“編制待遇在高校院所,工作在企業一線”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務模式,引導科技人才向企業一線有序流動,給予“科技副總”一次性5萬元補助,對考覈優秀的“科技副總”實施“綠色”通道制度,申報下一年度省級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不受所在單位名額限制。(省科技廳、省委人才辦、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轉移轉化機制,支持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
13.推動科技成果在企業轉移轉化。在豫企業購買先進技術成果並在豫轉化、產業化的,按其實際到賬的技術交易額分類分檔進行支持,每年獎補不超過100萬元。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將專利按照“先免費試用、後付費轉化”模式許可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使用。(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4.佈局建設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支持企業建設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省概念驗證中心和省中試基地,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依據推進成果轉化實際收入等績效每年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豐富融資服務手段,完善科技金融體系
15.打造科技金融創新生態。充分發揮省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探索“投貸債保”聯動,強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推廣應用創新積分制度。引導保險機構開發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科創出海、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險產品,給予參保科技企業30%的保費補貼,每年不超過20萬元。(省委金融辦、省科技廳、財政廳、河南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擴大科技信貸供給規模。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引導銀行開發園區貸、研發貸、人才貸、科稅貸等科技企業專屬貸款產品。探索實施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規範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推動科技貸、專精特新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提質擴面,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人行河南省分行、省委金融辦、河南金融監管局、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7.鼓勵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用好科創板支持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上市的多元化制度。發揮三四板“綠色”通道機制作用,加快申報“新三板”掛牌。用好港交所新興科技企業上市“18C”等特殊上市規則和“科企專線”,鼓勵企業到境外上市。篩選一批具有較好上市基礎的優質企業作爲省重點上市培育企業,力爭科技企業佔省重點上市培育企業比例不低於70%。(省委金融辦、河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科技服務保障,優化企業科技創新環境
18.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決策主體地位。完善“企業+行業+院校”“三三制”決策機制,在科技規劃編制、指南編制、項目評審、獎勵評價、政策諮詢中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吸納更多科技型骨幹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科技創新決策與管理,科技專家庫中的企業專家比例不低於30%。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合作平臺。(省科技廳負責)
19.鼓勵企業申報科學技術獎。對作爲第一完成單位主持國家和省科學技術獎項目的企業獲獎團隊予以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每項獎補1000萬元、一等獎每項獎補200萬元、二等獎每項獎補100萬元,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每項獎勵100萬元、一等獎每項獎勵50萬元、二等獎每項獎勵30萬元、三等獎每項獎勵20萬元。(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優化科技創新服務。支持企業使用共享的大型科研設施、儀器,通過科技創新券對使用企業給予30%的補助,每年最高50萬元。進一步完善科技服務綜合體運行機制,推進企業創新需求、項目指南凝練常態化、制度化,深化需求分析和信息反饋對接,打造政策直享、平臺直聯、服務直達、訴求直辦的科技服務綜合體2.0版,實現從企業“找服務”向爲企業“送服務”轉變。(省科技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聚焦關鍵技術
獎補不低於1000萬元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政策措施》將突破關鍵共性技術作爲核心目標,創新推出“揭榜掛帥”機制破解產業技術瓶頸。提出,每年公開發布“揭榜掛帥”項目榜單100項以上,藉助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力爭突破重點產業鏈羣關鍵核心技術200項以上,單個項目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於1000萬元。
同時,對企業承擔的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給予階梯式獎補: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企業,按國家撥付經費的3%—5%進行獎補,單個項目獎補不超過60萬元,每家企業年度獎補不超過500萬元。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企業承擔省級科技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單個項目省財政資金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於1000萬元,單個重點研發專項不低於100萬元,單個科技攻關項目10萬元。
梯次培育創新梯隊
強化研發投入激勵
爲壯大創新型企業隊伍,《政策措施》構建了“分層培育+精準激勵”的企業成長體系。對新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且年研發投入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資金支持,加速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躍升。同時,對省級以上孵化載體實施獎補政策,將載體升級、評價考覈和孵化績效等因素作爲主要衡量指標,每年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
在研發投入激勵上,政策打出“全覆蓋+重點扶”組合拳。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明確營收1億元以上企業建研發機構、100億元以上企業成科技領軍企業的階梯目標;對研發經費投入500萬元以上且佔比高、增速快的企業,分檔給予10萬—100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對研發經費投入前200強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跟蹤服務,集中項目、平臺、人才等相關資源進行支持。
平臺人才雙向賦能
夯實創新能力支撐底座
《政策措施》通過強化創新平臺與人才隊伍“雙輪驅動”,爲企業創新提供硬核支撐。在平臺建設方面,對企業新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獎勵,並根據其研發投入、實施一流項目等情況統籌給予1000萬元資金持續支持;對首次命名的企業類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按規定給予一次性不超過500萬元資金支持,考覈結果爲優秀、合格的每年給予不超過50萬元資金支持,推動平臺從“數量建設”向“質量提升”轉變。
人才引育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對企業科研人員入選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分別給予個人一次性20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對績效評估優秀的院士工作站給予一次性3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建的中原學者工作站給予一次性20萬元資金支持;對“科技副總” 給予一次性5萬元補助及項目申報“綠色通道”,促進高校人才向企業一線流動,破解企業 “引才難、用才難” 痛點。
全鏈條服務保障
打通創新“最後一公里”
《政策措施》構建了從成果轉化到金融支持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成果轉化方面,企業購買先進技術成果在豫轉化的,按其實際到賬的技術交易額分類分檔進行支持,每年獎補不超過100萬元;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的,依據推進成果轉化實際收入等績效每年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暢通“實驗室到生產線”通道。
同時,科技金融服務持續升級。《政策措施》提出,保險機構開發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科創出海、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險產品,給予參保科技企業30%的保費補貼,每年不超過20萬元。銀行推出研發貸、人才貸等專屬產品,推動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要求科技企業佔省重點上市培育企業比例不低於70%。同時,支持企業使用共享的大型科研設施、儀器,通過科技創新券對使用企業給予30%的補助,每年最高50萬元。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措施》聚焦了企業反映較爲集中的問題和企業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對現行惠企科技政策的梳理、優化、提升、擴面。面向企業科技創新全鏈條、全過程,力求政策措施惠及企業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型企業培育、研發投入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支撐、創新環境優化等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