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退休金恐縮水3成 環團籲4大基金撤資高碳排產業
環境正義基金會即起至9月底與全臺LUSH 11間店舖的推廣合作,在貼紙版上「貼上永續金幣」來表達對4大基金的訴求。(圖/環境正義基金會)
爲了讓民衆更瞭解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保基金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等4大基金正在面臨的氣候風險,環境正義基金會今日推出「政府4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在碳費費率到2050年逐步攀升的情境下,計算對高碳排企業及4大基金投資績效影響,推估民衆退休金到2050年可能會縮水超過3成,呼籲相關單位制定化石燃料及高碳排產業撤資時程表。
環境正義基金會氣候專案主任陳庭毓表示,退休金是爲了保障每一位勞工、公務員在晚年能有安穩的生活,臺灣4大基金新舊制勞退基金、勞保基金、退撫基金和郵政儲金,管理總資產高達15兆元,至今仍投資化石燃料與高碳排產業,且缺乏具體、明確、有野心的撤資時程,讓民衆的退休金承受極高的氣候風險,而基金投資組合與氣候風險揭露不足,讓民衆無從得知退休金可能面臨的財務減損風險。
她指出,基金會推出的「政府4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旨在考量至2050年前逐步升高的碳費費率對高碳排企業營收及價值影響,進而估算對4大投資基金投資績效影響。若4大基金繼續忽視氣候風險,臺灣人民的退休金到2050年可能會縮水超過3成。
根據「政府4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在24歲投入職場,並開始定期投入薪資6%至政府基金,65歲退休前每年2%薪資成長,退休後不再投入本金前提下,再以6%投資報酬率計算,以新制勞退而言,到2050年的個人累積資產應爲94萬1458元,氣候風險將造成32%的減損。
環境正義基金會、LUSH與開放文化基金會因此發起公民行動,呼籲勞動部、銓敘部與中華郵政,立即完善基金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並制定明確可行的化石燃料及高碳排產業撤資時程表。關鍵的第一步是提升投資組合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讓社會基於真實資訊展開公正、包容且務實的討論。
環境正義基金會表示,即起至9月底與全臺LUSH 11間店舖的推廣合作,在貼紙版上「貼上永續金幣」來表達對4大基金的訴求,並規畫於10月將成果遞交相關主管機關,敦促政府確保臺灣的政府基金能與全球永續目標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