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2050年退休金總額恐縮水逾三成 政府投資應撤化石燃料
環境正義基金會、LUSH Taiwan與多個環保組織今指出,2050年的退休金總額恐縮水逾3成,呼籲政府不該以國人的退休金投資高碳排產業。圖/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環境正義基金會、LUSH Taiwan與多個環保組織今指出,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保基金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正面臨「擱淺資產」風險,若未採取更積極措施因應氣候危機,將危及全民的退休財務安全,且2050年的退休金總額恐縮水逾3成,不該以國人的退休金投資高碳排產業 。
環境正義基金會(EJF)、LUSH Taiwan與多個環保組織今共同舉辦記者會,環境正義基金會氣候專案主任陳庭毓表示,臺灣多數民間金融機構已依循國際標準,持續強化氣候相關財務資訊的揭露,但政府基金尚無被課予相關的法律義務或政策要求。這項監管缺口使上千萬名勞工、公務人員與退休族羣暴露於不必要的風險,同時錯失運用15兆新臺幣基金資產支持臺灣2050淨零碳排願景的關鍵機會。
LUSH指出,對化石燃料的持續投資正在加速氣候崩潰,政府基金應投入爲人民打造永續、甚至更美好未來的產業,而不是繼續支持高碳排的化石燃料。
據今天推出的「政府4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統計,在24歲投入職場,並開始定期投入薪資6%至政府基金,65歲退休前每年2%薪資成長,退休後不再投入本金前提下,再以6%投資報酬率計算。以新制勞退而言,到2050年的個人累積資產應爲94萬1458元,氣候風險將造成32%的減損。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說,臺灣石化、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傳統產業,近來除了氣候轉型,也面臨全球產能過剩的挑戰,獲利都大幅滑落也沒有前景。四大基金作爲良善的國民資產管理者,從環境永續、世代正義,以及投資避險與支撐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角度,都應與其投資的石化、鋼鐵、水泥等公司積極議合,推動這些高度倚賴化石燃料且沒有獲利前景的產業,積極轉投資氣候產業鏈,進行綠色多角化轉型。
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表示,臺灣雖然不是產油國,但發電超過8成來自煤、氣、油,高度依賴化石燃料,極端天氣也都是化石燃料帶來的代價。當政府一邊喊出2050淨零的口號,另一邊卻用總規模超過15兆新臺幣的基金投資石油、煤炭公司,兩邊的政策相互矛盾。退休金是許多公民一輩子的心血累積,缺乏透明和永續的治理,恐讓許多公民的退休生活面臨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