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藍白合?媒體人分析「難真正合作」 曝最佳機會
國民黨正如火如荼舉行黨主席選舉,基層走訪與辯論會中「藍白合」成爲最熱門的議題。(中時資料照合成)
國民黨正如火如荼舉行黨主席選舉,基層走訪與辯論會中「藍白合」成爲最熱門的議題。然而,資深媒體人陳鳳敏23日在《美麗島電子報》專欄指出,歷史經驗顯示政黨合作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2026年要全面推動藍白合幾乎不可能,真正的合作契機應該放在2028年中央大選。
陳鳳敏分析,國民黨內多位黨主席參選人過去都曾批評過柯文哲,郝龍斌更是柯的前後任市長,雙方對市政觀點難免存在落差;再加上地方席次有限,合作必然面臨龐大挑戰。她舉例,民進黨過去與小黨合作,實際上並未影響民進黨的基本盤,反而有助於收攏泛綠選票;而國民黨與親民黨的合作則屬於「系出同源」,宋楚瑜帶着立委基層出走,親民黨纔有短暫風光,然而即便如此,縣市首長選舉仍難真正合作。
她直言,國民黨與民衆黨的藍白合是因大罷免運動與對執政黨不滿才逐漸成形,但2026年地方選舉對國民黨反而不利。國民黨本身有能力在各縣市推出候選人並具勝選機會,如今地方版圖已佔多數,若再讓出空間,恐造成黨內矛盾。議員席次更是敏感,因民衆黨這幾年幾乎切斷與綠營的連結,主要吸收的正是藍營票源,若同區提名,最直接受衝擊的就是國民黨議員。
陳鳳敏認爲,2026年的藍白合充滿矛盾與不確定性,就算以比民調方式決定人選,實際運作仍困難重重。她指出,真正值得期待的合作時機在2028年總統大選。經過2024年的政治洗禮後,民衆黨選票結構逐漸「藍化」,與國民黨合作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一旦雙方將重心放在中央政權爭取,纔可能形成真正有效的藍白合作。
她最後強調,藍白合應避免短期內在地方選舉硬推,否則易造成內耗,務實的戰略是把重點放在2028年中央層級,聯合組閣的討論方向纔是藍白合作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