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僅3縣市辦初選 綠黨內民主剩13.6%
民進黨全代會以「更好的民主,更好的臺灣」爲主軸,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中)、副總統蕭美琴(右)、行政院長卓榮泰(左)出席。(姚志平攝)
民進黨28日召開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會中無異議通過「2026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僅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以初選決定提名人選,其餘均由黨主席徵召。22縣市僅3縣市辦初選,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質疑「只實現13.6%的黨內民主」,是對全代會主題「更好的民主」極大諷刺。
昨日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提名條例分爲3類提名模式,執政2任屆滿,依初選程序,由2026年選對會辦理,包括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而任期未滿2屆的縣市首長由黨主席徵召;在非綠營執政縣市,則經徵詢、協調後產生人選,再由黨主席提名,若協調後仍無共識,改以「民調等綜合評估」後向黨主席提出。
游盈隆昨在臉書分析,這項條例沿襲前黨主席蔡英文2022年的作法,蔡規賴隨,沒收初選,違反黨內民主程序與精神,令人錯愕。當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遭遇歷史性空前挫敗,蔡英文沒收黨內初選是最重要因素之一,賴清德顯然沒記取歷史教訓,是否將重蹈2022慘敗覆轍,值得觀察。
游盈隆說,他是民主老兵,曾親眼見證也參與1980年代以來民進黨堅持基本理念與價值,經由黨內民主程序與競爭,淬鍊出無比堅韌的體質與精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在野到執政,因爲相信民主,相信美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杜威的警世良言:「民主的弊病須靠更多的民主去矯正」,而不是靠更多威權或統治者的英明。
全代會也通過「2026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明定新人蔘與初選加權機制,新人民調積分乘以1.1倍,新人且爲青年或新住民者則乘以1.2倍;條例並延續「政二代條款」,加權機制排除所列黨公職的配偶、三親等內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