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經濟自由度 臺灣全球排名第四名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3月3日發佈《2025經濟自由度指數》,在184個經濟體中,臺灣全球排名維持第四名。圖爲臺北市。圖/ingimage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3月3日發佈《2025經濟自由度指數》,在184個經濟體中,臺灣全球排名維持第四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二名,僅次於全球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排名第二的瑞士,以及排名第三的愛爾蘭,且領先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
2025年報告指出,受疫情期間不明智的經濟政策選擇、通膨上升、俄羅斯持續入侵烏克蘭、中東地區更廣泛的衝突,以及其他經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不僅危及經濟復甦,各國在透明度、效率、開放性及政府效能等政策領域,也面臨許多長期結構性挑戰。臺灣今年平均總分79.7分,較去年80分略減0.3分,但已連續三年維持全球第四名。
該份報告還提到,今年臺灣12項評比指標中,有五項指標列爲「自由」 (100-80分) 等級,依序爲:「司法效能」(94.4分)、「健全財政」(91.3分)、「政府支出」(90.1分)、「貿易自由」(86.6分) 及「財產權」(83分)。
其中,「司法效能」從2020年的70.1分持續推進至2025年94.4分,進步逾24分,爲臺灣近五年來得分表現最佳的指標;「健全財政」、「貿易自由」及「財產權」指標得分亦較去年進步。
此外,臺灣有五項指標全球排名前20名,依序爲:「貿易自由」(第5)、「貨幣自由」(第8)、「司法效能」(第13)、「勞動自由」(第17),以及「政府支出」(第20)。
其中,今年「貿易自由」從第7升至第5、「投資自由」則從第38升至第28,及「金融自由」從第37升至第35的全球排名,亦均有所提升。
國發會指出,2023至2024年臺灣推動多項法制改革,舉如:修正「電子簽章法」,增進電子簽章的普及運用與法律效益;修正「商標法」,引進商標註冊加速審查機制及建立商標代理人管理制度;建置「法規命令草案年度立法計劃專區」,落實法規命令訂定過程透明化;發佈「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指引」,鼓勵金融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導入、使用及管理AI;修正「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完備金融服務業法制規範及強化資訊揭露等。
國發會表示,隨着全球通膨逐步緩解,有助於提振全球經濟活力;惟在多變時局下,臺灣企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是技術升級,更需結合數位轉型、韌性策略與永續發展等多重目標。政府將本於經濟自由化理念,協助企業因應商業模式創新,驅動企業重新整合發展方向,以在當前複雜的變革中,應對潛在風險及把握成長契機,確保臺灣在新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