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長三角經濟重市穩外資背後:“本土化”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格局調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無錫報道

開年以來,繼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之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積極穩外貿穩外資。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574家,同比增長5.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12.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0.4%。

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增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現狀之下,“利用外資提質增效”被提上日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穩利潤、鼓勵利潤再投資等入手,一方面穩住外資規模,另一方面提升引資結構,是長三角一些城市正在探索的方式。

穩利潤以穩外資

談及2024年以來的外資波動,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曾指出,當年外資進入中國增速最高的時候並非中國法制環境最好的時候,也並非全球經濟預期最好的時候;當下外資波動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商業競爭加劇,利潤變薄,“錢難掙了”。

作爲穩外資的前提之一,如何確保外資企業在中國的運營能夠保持穩定利潤是重中之重。

3月19日,在2025無錫“國際月”系列活動之一的“對話歐洲——跨國企業無錫合作交流會”上,無錫市市長趙建軍透露,無錫市的外資企業數量約佔江蘇省的11%,但無錫市外資企業創造的利潤約佔江蘇省的20%。“特別是近年來出訪和接待交流中,不少外企高管都讚譽無錫工廠是效益最好的工廠。”

威立雅中國區公司事務及戰略總監張嘯渤在交流會上表示,2024年,威立雅中國區的營業收入、利潤雙雙創下疫情以來的新高。“這是我們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投資的來源。”

他舉例道,經過多次投資擴產,威立雅環境集團無錫基地已經成爲威立雅全球三大重點基地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從化學藥劑到設備完整的水處理產品生產線的工廠。

在此背後,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也在逐步減少。

2024年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刪除了最後兩個製造業條目,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商務部還宣佈,將在電信、醫療、旅遊、服務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

鼓勵利潤再投資

留存利潤再投資是存量外資企業增資擴產的主要形式。《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措施,促進外資企業在華所獲利潤更多用於再投資。開展外資企業境內投資信息報告試點。

“逐年增長的外企未分配利潤是‘穩外資、促轉型’中的一座可以花大力氣挖掘金山銀礦。”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院長劉志彪和研究員逯建在署名文章中建議,在外資工作中,除了要繼續保持新增外資的全球地位,我國還應更多關注存量外資。

在實際使用外資高地長三角,多地正出手提高對外商利潤再投資的獎勵額度。

2025年年初,蘇州發佈《關於支持製造業企業擴大有效投入的若干政策》,明確對符合蘇州市產業發展方向的市內外商製造業企業的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股息和盈餘公積實施增資、新建、股權收購等權益性投資行爲(臺港澳僑投資企業參照執行),且年利潤再投資金額超過5000萬元(含),按照利潤再投資金額2%給予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無錫相關部門瞭解到,爲促進外資企業所獲利潤更多用於再投資,無錫計劃提高對外商利潤再投資的獎勵比例,獎勵比例或爲2%。

而此前,依據無錫《支持外資企業發展 打造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若干措施》,無錫對外國投資者以其在無錫市設立企業利潤、資本公積金等投資或轉增註冊資本,符合無錫市產業發展方向且年實際到賬外資金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無錫市財政按其當年實際到賬外資金額1%的比例給予獎勵,最高獎勵1000萬元人民幣。

在3月20日,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何冬賓也表示,上海將盯住直接投資、股權投資、返程投資、利潤再投資、金融投資等重點領域,力爭穩住外資規模和佔全國的比重。

參與全球產業格局調整

在挖掘存量之外,吸引增量也是穩外資的重點。

從2024年的新設立外商投資項目看,“本土化”是一大共性。如德國默克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西格瑪奧德里奇(無錫)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將於其位於江蘇無錫的生產工廠開啓默克實驗室純水解決方案產品線旗下產品的本土化生產,開創了默克在中國的首條實驗室水純化產品的生產線。

另外,德國威巴克集團將乘用車空氣彈簧的首條本地生產線落地無錫高新區,並計劃打造威巴克全球空氣彈簧總部基地。

在“本土化”背後,中國正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格局調整。

以全球汽車減震器龍頭威巴克首次在中國生產空氣懸架爲例。近幾年間,中國汽車市場的空懸系統滲透率快速拉昇。蓋世汽車統計顯示,2023年,國內標配空氣懸架的新車銷量爲56.4萬輛,滲透率爲2.7%;至2024年,國內標配空氣懸架的新車銷量攀升至81.6萬輛,滲透率增長至3.6%。

某空氣懸架企業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空簧在國內外尚未大量普及,僅在高端車型上選配。在2021年之前,空氣懸架供應鏈被採埃孚、威巴克等國外大供應商壟斷。而隨着中國造車新勢力大量採用空懸,空氣懸架進入了30萬元級別的主流車型配置單。因此過去三年間,中國市場的空懸系統滲透率、配置率快速拉昇,中國廠商的市佔率也不斷提高。

面對汽車市場的變化,威巴克的戰略從“全球研發-本地生產”,轉向了“本地研發-全球生產”。不僅首次在中國生產空簧,威巴克還將在歐洲本地都應用較少的雙腔空簧帶來了中國。在威巴克的幫助下,小鵬G9成爲國內首輛採用雙腔空氣懸架的產品。

“本地化是我們全球戰略的核心。”威巴克集團亞太地區銷售副總裁菲德里戈·佛薩帝(Federico Fossati)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條生產線不僅服務本地企業也服務全球企業,這是該公司汽車減震解決方案完全本地化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