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蘆線通車!首條跨越淡水河捷運路線 攻克最艱鉅工程難關

捷運中和新蘆線今天將通車,淡水線與中和線分手,古亭站派出工作人員持指示牌指引民衆搭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2/09/29 曾吉鬆攝影)

臺北捷運新莊線自2012年正式通車至輔大站,不僅爲新北市新莊、三重一帶居民帶來交通便利,更締造了捷運史上的重大工程紀錄。新莊線在施工過程中,最大挑戰莫過於穿越淡水河的地下隧道工程,其中以大橋頭站至臺北橋站段最爲艱鉅,捷運工程局必須下挖至地底41公尺,相當於12層樓深,難度極高。

【推薦閱讀】 火燒車意外、壓到異物爆胎!北捷木柵線開通前命運多舛 年輕人想不到的噩夢!捷運六線齊發與車爭道 臺北交通最黑暗的那一年

爲了讓捷運順利通過河牀,新莊線隧道採用「倒插結構體」施作,從河牀一路向下開挖至41公尺深,工程期間面臨軟弱地層與高水壓等技術挑戰。同時,由於蘆洲線與新莊線在此分歧,原本的雙線隧道必須轉爲四線,施工精度要求極高,任何誤差都可能影響整體結構安全。

此外,新莊線穿越許多市區密集地段,特別是位於新北市三重區的臺北橋站,由於車站座落於重新路旁,道路狹窄、用地取得困難,初期僅能設置一個出口。加上週邊建築緊鄰,施工必須深入地下,工程風險與難度大幅提升。

最關鍵的淡水河段則採用超大型潛盾隧道技術,整段長約125公尺、施工深度達41公尺,歷時近一年才成功貫通。這項跨河工程的完成,不僅象徵臺北捷運首次成功穿越淡水河,也連結了蘆洲線與新莊線,正式打通大臺北西側重要交通動脈,爲城市運輸建設樹立里程碑。

由於向下挖得很深,因此臺北橋站被設計爲地下6層的「疊式」車站,唯一的出入口位於聯合開發大樓中,要搭車民衆得下好幾層電扶梯,才能抵達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