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珍奶看見「海的秩序」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揭開東海漁場豐饒秘密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右)、研究員黃婷萱(左)研究團隊揭開東海漁場豐饒的秘密。圖/中山大學提供
東海漁場豐饒的秘密在哪?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率領研究團隊,以「珍珠奶茶效應」比喻南海涌升流攪動了深層營養鹽,被黑潮帶進東海餵養浮游生物,支撐整個海洋食物供應鏈,揭開深海交互作用的神秘面紗。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期刊「海洋學」(Oceanography),不僅補足學界長期缺乏的關鍵環節,也爲漁業管理與生態預測提供新的科學依據。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就像陸地上的植物,需要源源不斷的肥料,黑潮就是輸送肥料的高速公路」陳鎮東指出,過去研究已知黑潮能將南海的水團帶往東海,進而提升生產力,使東海成爲全球最具生產力的漁場之一。但南海水爲何特別「肥沃」,又如何有效被推送到大陸棚淺層?一直缺乏完整解釋。
研究員黃婷萱透過多次觀測與數據分析,揭開答案。南海常見的涌升流與內波,正如同「攪拌」動作,將深藏營養鹽往上翻攪,推升分佈至淺層,這些經過預處理的南海水,再重新注入黑潮,帶着養分一路北上。
當黑潮抵達臺灣東北方,浮游生物在陽光下大量繁殖。研究數據顯示,水深100公尺處的硝酸鹽濃度,從黑潮南端的每公斤1微莫耳(μmol/kg),提升至東海北端的每公斤9微莫耳,增幅之大,清楚證明南海水在「營養補給」上的關鍵角色。
這項「珍珠奶茶效應」並非僅憑單次航次觀測,而是結合2000至2020年間長期數據,團隊繪製出從菲律賓至東海黑潮剖面圖,分析溫度、鹽度與營養鹽分佈,並以經驗公式推估濃度。
「這顯示黑潮與南海長期交互作用的軌跡」陳鎮東強調,這項模型讓科學界能更精準預測東海在不同季節,甚至極端天氣下的生產力。
陳鎮東表示,颱風、強風事件都會強化海水混合,影響營養鹽供應多寡,透過模型漁業管理單位可更有效評估浮游生物與魚羣數量的變動,協助漁民能在變動的海洋裡,找到可預期、可調度的捕撈節奏,資源最豐沛的時機出海,提高效率並降低風險。
「珍珠奶茶效應」不僅爲海洋科學提供突破性模型,更凸顯臺灣在國際海洋研究的影響力,團隊坦言,目前研究以空間分佈爲主,尚未納入季節性變化,未來仍需更多資料驗證。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左)、研究員黃婷萱(右)研究團隊揭開東海漁場豐饒的秘密。圖/中山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