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末「新人類」流行這個!「水母」也曾是熱門寵物
臺中縣水族館因應養水母熱潮,開闢「新新人類新寵物水母」專區,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4/06 林上玉攝影)
你小時候流行養什麼寵物?1990年代末,臺灣吹起了一陣「養水母」的流行風。許多攤商會將水母裝在小玻璃瓶中、封進玻璃球內製成項鍊,甚至被染成藍紫色吸引目光。除了年輕的學生會買以外,其中也不乏一些長輩,會將其當做玩具,買回去給小朋友玩。
【推薦閱讀】 找桑葉養蠶寶寶!國小自然課的觀察筆記 全臺小學生瘋養它!福利社一包10元的神奇小玩具「水晶寶寶」
水母游泳能力弱,通常隨着海流漂動,柔軟的傘狀外型和緩慢的漂浮姿態,讓許多人着迷,進而掀起搶購熱潮。據消息指出,當時市面上販賣的水母多半是沿海捕撈而來,並非小販自家繁殖,流行時每日販售的數目很可觀,而這種過度捕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難以估計。
許多消費者購買後發現,水母在瓶中往往三天到一週就死亡,除了感到受騙,也對自己一時衝動導致水母死亡感到後悔。事實上,飼養水母遠比一般魚類困難,無論是餵食、海水取得、水質與鹽度的控制,都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許多人僅因新奇追逐流行,卻沒有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飼養,或許應該讓水母和其他生物留在牠們原本的棲地,享有應有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