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股民哭暈!海天味業,4700億灰飛煙滅
撰稿/楓
在淨利連降兩年之後,“醬油茅”在2024年重回增長。
2024年,海天味業(603288.SH)營收269.01億元、歸母淨利潤63.44億元、扣非淨利潤60.69億元,各同比增長9.53%、12.75%和12.51%。
不過,市場資金對這份成績單並不買賬。4月3日,海天放量收陰。
這也不奇怪。
畢竟,營收創歷史新高之際,公司淨利距離峰值卻仍有一段距離,低於2020年、2021年。
醬油市佔率被擠壓
一直以來,醬油都是海天第一大收入源,佔據營收的半壁江山。
不過,該業務規模並未回到巔峰狀態。雖然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了8.87%至137.58億元,但仍低於2022年138.61億元、2021年141.88億元。
規模沒有起來,當然會影響到市場份額。
要知道,2020年海天味業醬油市佔率爲19%,到了2023年已降至12.6%。
這一變化背後,是競爭對手李錦記和千禾味業在高端市場的崛起,對海天的市場份額形成了擠壓。
其中,千禾味業自2008年起主打“零添加”概念,瞄準中高端市場,2022年其零添加產品收入佔比已超50%。
受益於海天“添加劑雙標”事件後的市場替代效應,2023年千禾營收同比增長31.62%,歸母淨利潤增長54.22%。
憑藉歷史積澱和傳統釀造工藝,李錦記高端產品如“薄鹽生抽”通過技術升級保持競爭力。同時,依託品牌力和全渠道佈局,李錦記在高端市場持續鞏固其優勢地位。
事實上,海天味業醬油業務營收貢獻率已由2016年60.83%一路降至2024年51.14%。
高度依賴銷售投入
海天味業另三大業務增速也不高。
2024年,蠔油、調味醬及其他收入各爲46.15億元、26.69億元和40.86億元,同比增長8.56%、9.97%和16.75%。
而海天得以維持這樣的增速,依靠的是鉅額銷售投入。
一方面,海天持續擴充銷售團隊,銷售人員同比增加了15.2%至3054人,這導致人工成本激增了33.19%至8.94億元。
與此同時,海天還在加大營銷投入,廣告費增長了19.92%至2.49億元。
兩者合力下,海天銷售費用同比大增24.73%至16.29億元。
這一增速要遠遠高於同期營收。
這使得公司連降6年的銷售費用率,在2024年重新上升至6.05%。在這之前,該指標可是由2017年的13.42%降至2023年的5.32%。
2024年,海天味業期間費用率也進一步走高至9.47%,進而削弱了公司盈利能力。
你看啊,2024年,它的銷售淨利率爲23.63%,介於淨利下滑的2022年、2023年之間(24.22%和22.97%)。
此前2022年、2023年,海天味業深陷盈利困境。其中,歸母淨利利潤由2021年64.03億元一路降至2023年56.27億元,扣非淨利潤由61.77億元降至53.95億元,CAGR各爲-8.16%和-8.4%。
如此局面,海天味業遭遇戴維斯雙殺。公司股價由2021年1月8日122.37元/股的歷史高點一路震盪下殺至2024年1月18日32.42元/股,區間最大跌幅73.51%。
也即跌得狠時,股價跌超七成。
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縮水至2261億元,相較巔峰時期蒸發4705億元。
問題就在於,現在的海天營收增長深度依賴銷售投入。“醬油茅”想要回到巔峰,恐怕還有很長路的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