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灰飛煙滅!九毛九,徹底栽了!

說起餐飲,絕對是天坑行業。

原本以爲,熬過那三年就好了,但沒想到,緊接着是更爲慘烈的價格戰,盈利能力迅速惡化。

比如說九毛九(09922.HK)。

2021年至2023年,九毛九淨利潤分別爲3.4億元、0.49億元和4.5億元。乍一看,似乎還不錯,跟2021年比,淨利潤增幅超過了30%。

不過,也僅僅是曇花一現。

根據最新的公告顯示,2024年全年淨利潤不少於5000萬元,較2023年的4.5億元大幅下滑近9成。考慮去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是7229萬元,因此不排除下半年發生虧損。

需要補充的是,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爲60.7億元,同比增長1.5%,勉強爲正。也就是說,不僅增收不增利,而且下半年還可能虧損。

再來看股價。

2021年初,九毛九一度觸及38.44港元,但之後幾年時間,一路下跌至2.14港元,最大跌幅接近95%;巔峰時期,市值在500億港元以上,但如今,儘管股價有所反彈,市值也僅剩下不到50億港元。

也就是說,無論是股價還是業績,都徹底崩了!

關於業績大幅惡化的原因,官方是這樣解釋的:

1.餐飲市場競爭加劇;

2.一次性閉店損失及減值損失不超過1.35億元;

3.其他收入減少。

一句話概括就是,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公司盈利能力惡化。

事實上,九毛九並非突然盈利惡化。

前面提到,2023年公司淨利潤4.5億元,較2021年增長超30%。乍一看,似乎很厲害,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跟2021年比,九毛九的門店數也大幅增加,其中,核心品牌“太二酸菜魚”門店數增速超過了65%。

也就是說,單店盈利情況下滑。

咱們再來看兩組數據。

2021年-2023年,九毛九核心品牌“太二酸菜魚”客單價分別是80元、77元和75元;2024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進一步下滑至72元。注意,如果單看內地市場的話,客單價更是下滑到了66元。

2021年-2023年,“太二酸菜魚”翻檯率分別爲4.4、3.5和4.1;2024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驟降至3。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單店收入下滑,意味着在運營成本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單店的盈利能力迅速惡化。

2024年第四季度,太二同店日均營業額同比下滑24.6%。有餐企老闆內參測算,按照現有的門店營業額情況,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門店已經處於虧損狀態。

這對於九毛九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衆所周知,連鎖餐飲的邏輯是,一方面靠漲價,另一方面靠不斷拓店,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業績的高增長。可問題是,在行業價格戰的背景下,疊加大衆消費能力下滑,這種估值邏輯徹底崩了。

對連鎖品牌來說,門店數越多,可能就虧得越多。於是,在這種悲觀的預期下,九毛九的股價一跌再跌。

注意,不單單是太二酸菜魚,而是全方位承壓。

九毛九旗下包括太二酸菜魚、九毛九西北菜、慫火鍋等,另外,還有幾家“那未大叔是大廚”、“那美麗烤魚”、“賞鮮悅目”、“山的山外面”。其中,太二酸菜魚是核心品牌,門店佔總門店數的比重差不多是8成。

2024年第四季度,慫火鍋和九毛九西北菜的客單價分別爲99元和54元,而2021年這個數字分別爲129元和59元。

同店日均銷售額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慫火鍋”同比下滑26.9%,九毛九也下滑了18.5%。

最後一個問題,九毛九面臨的困境,有可能好轉嗎?

答案是,很難!

首先,酸菜魚這個賽道已經非常內卷。根據窄門餐眼數據,目前全國連鎖酸菜魚門店數在2.6萬家左右,其中新開門店接近1萬家,但是,門店淨增長爲負。也就是說,關店的數量要高於開店的數量。

表面上看,可能隨着門店數的減少,市場就會逐步回暖。可問題在於,由於新進入的門檻並不高,這就導致市場很難維持在平衡狀態。

另外,預製菜的衝擊也不容小覷。

2025年1月,《中國商報》有一篇文章,裡面提到:

儘管太二酸菜魚一直聲稱是“現魚現做”,但實際上,門店只需要進行簡單烹飪,屬於半成品預製菜。

當然,這可能是餐飲行業的普遍做法,但是,越來越多知道真相的消費者會覺得,與其花100多吃“半預製菜”,不如自己網上買二三十的預製菜。

一句話,衝擊難以避免。

目前來看,九毛九面臨的挑戰,也是整個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很難說拐點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