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A製程吸引目光 英特爾、微軟傳談代工合約
南韓媒體報導,英特爾(Intel)據傳和微軟洽談簽署以18A先進製程生產晶片的大規模晶圓代工合約後,也吸引輝達(NVIDIA)和Google等科技巨擘的興趣,挑戰臺積電(2330)的霸主地位。科技網站Wccftech更形容,這可能是18A製程的「iPhone時刻」。
朝鮮日報報導,英特爾已與微軟簽署18A製程的晶圓代工合約,也正與輝達和Google洽談18A製程,可能以18A製程,作爲臺積電N2製程的替代選項。
英特爾在最近舉辦的Direct Connect活動中,表示18A製程是美國最先進的晶片製程,一些報導還指稱效能與臺積電的N2製程相匹敵。
朝鮮日報引述產業人士指出,英特爾18A製程晶片預定今年下半年穩定量產的階段。
產業分析師曾表示,英特爾追求1奈米制程似乎不切實際,但英特爾多次重申有信心。
英特爾一名代表說,18A目前位於風險試產階段,預計今年內進入量產。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出任不久,Wccftech指出,據傳在陳立武的願景下,英特爾將把關鍵焦點放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封裝以及晶圓代工。
美國科技巨頭會對18A製程有興趣的原因,包括尋求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與緩解關稅壓力。
報導指出,隨着川普揚言祭出半導體關稅,大企業面臨風險,英特爾的供應鏈相較於臺積電和三星電子似乎更加多元化。
英特爾若能讓18A製程穩定量產,預料將能取得地緣政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