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騙取上萬人信息獲緩刑,參加公益活動提醒趕集老人保護好個人信息

2月26日一大早,四川安嶽縣合義鄉農貿市場外,一場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活動吸引了趕集羣衆的圍觀。活動現場,陳某等人作爲公益訴訟志願者,通過發放個人信息保護提示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醒趕集老人保護好個人信息。

▲公益訴訟被告以志願者身份參加公益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資陽市人民檢察院獲悉,該活動由川渝兩地檢察機關聯合開展,同步活動也在重慶市大足區某敬老院進行。參與活動的陳某等16人曾因在川渝兩地騙取上萬人的手機號及驗證碼,而被判處緩刑並處罰金。

據瞭解,2021年下半年,陳某、胡某、吳某等16人在重慶大足、四川資陽等地的部分鄉鎮,利用趕集日打出“公司搞活動、免費送禮品”等口號,騙取上萬名不特定人員手機號碼及相應驗證碼。他們將這些手機號及驗證碼發送至上家用於註冊App賬戶,後由上家按註冊成功的手機號碼條數和相應App返利價格,與其結算獲利76萬餘元。2023年4月,陳某等16人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均被資陽市安嶽縣人民法院判處緩刑,並處罰金。

針對陳某等人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損害了社會公益,2024年11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四川省資陽市人民檢察院分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陳某等履行相應民事侵權責任和公益修復責任。根據生效裁判文書,陳某等人除需在省級媒體公開致歉外,還需根據各自侵犯個人信息的數量印製個人信息保護警示宣傳單,一年內參加3次檢察機關指定的公益活動。

▲活動現場

此次在重慶市大足區、四川省安嶽縣同步開展的普法公益活動,正是這份“司法修復清單”中的重要內容。“大姐,這個資料能幫助你瞭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活動現場,志願者吳某一邊說,一邊將印有“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宣傳資料遞給行人。另一邊,檢察官還向羣衆講解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常見詐騙手段以及防範措施等,志願者們也在現場協助。活動結束後,志願者們還前往周邊社區、街道等處,參與打掃衛生、撿拾垃圾等公益勞動。

▲活動現場

“既讓被告履行好生效裁判義務,又能達到普法宣傳效果,最大程度修復受損的公共利益,是川渝檢察機關共同的初衷。”資陽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張光和表示,陳某等人以公益訴訟志願者身份參與活動,既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也希望他們真心悔過。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資陽市人民檢察院供圖

編輯 張莉 責編 馮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