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畝稻田“喊渴”,32小時極限搶裝 “解渴”
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通訊員 周志勇 李莉芬
“再沒水,可就白忙活了,今年這收成就差狠啦!”仙桃市胡場鎮榮廟村的一位村民,站在稻田埂上,看着乾涸的稻田正在孕穗抽穗,緊鎖眉頭、滿面愁容地感嘆。
出梅後,仙桃市持續高溫少雨,累計降水量僅75.2毫米,較往年平均偏少67.4%,導致漢江上游來水銳減,仙桃段水位日均驟降0.2米,“魚米水鄉”遭遇旱情,下游12萬畝中稻“喊渴”。連日來,仙桃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統籌指揮,通過抽水打井、築壩抽水、南水北調等舉措,保障水稻抽穗、水田黃鱔養殖等農業灌溉需求,一場抗旱保糧戰全面打響。
8月6日上午8時,漢江仙桃站水位22.69米,流量485立方米每秒,遠低於往年同期。進水渠水位過低,仙桃市沿江各引水泵站只能“望江興嘆”,不能發揮最大效益。仙桃市水利和湖泊管理局、供電公司、應急管理局等多部門深入一線,協同聯動制定抗旱應急差異化灌溉方案。
在漢江河堤歐灣閘外江側附近,泵站工程管理局在外江兩端同時施工,一條長100餘米的弧形土壩正在新建之中,土壩合攏後,將快速架設50餘臺臨時抽水泵,待緊急通電,將漢江水抽到泵站進水渠,通過二級提水向通順河補水,可達全市流域。
爲配合歐灣閘築壩抽水,仙桃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令供電公司緊急接火通電。
“搶時就是搶水!我們全力保障兩天內實現通電目標!”在旱情告急當前,仙桃公司主要負責人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當即立下了“軍令狀”!
根據工程情況,在歐灣閘外江側安裝6臺400kVA變壓器,一般工期需要15天,但爲了打贏農業抗旱主動仗,築起蓄堤引灌“生命線”,容不得半點拖延。這是高溫天氣下對統籌組織能力和隊伍技術體能的一場挑戰,也是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和民生需求的忠誠履職擔當!
仙桃公司迅速開通“綠色通道”,採取方案勘定、物資調配、集結隊伍“三並聯”推動,一組人員緊急勘察現場、精準設計,與水利局對接確定施工方案;二組人員迅速制定物資清單,緊急調撥配送,保證施工現場每一副金具、每一顆螺絲釘都不漏掉,提前做好變壓器交接和電纜試驗;三組立刻集結技術支撐和隊伍力量,做強高溫天氣下防暑降溫等後勤保障。
8月7日5點30分,國網仙桃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已趕赴漢江河堤歐灣閘附近,分成兩組並行開工,迅速召開工前會,交代安全事項,火速挖坑立起了電杆。隨着施工人員手腳麻利地登上電杆,開始安裝臺架;吊裝車已起吊着變壓器同步吊裝到位。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連接導線、電纜;安裝低壓櫃,裝上分接開關和互感器。現場嚴陣以待的帶電作業人員,登上絕緣鬥臂車,動作嫺熟地迅速接火,以保證能儘早驗收送電。
天氣悶熱,酷暑難當,帶電作業絕緣鬥內的兩名工作人員披掛上陣,渾身跟汗蒸一樣猛冒熱氣,臉龐汗落如雨,流到眼睛裡也只能硬扛着。儘管如此,他們神情專注、配合默契,手上的操作一刻不停。
“電早通一秒,稻子就多一份活路!”施工人員心裡只有這一個念頭,每一位從杆上作業完畢下來的師傅,身上的工作服都是溼了又幹,幹了又溼,背上滲着一層薄薄的灰白色鹽漬,當仰起頭喝下冰水的一刻,積在安全帽中的汗水,在手提傾斜時,一如綿延的水滴順勢流下……
經過32小時晝夜奮戰,6臺變壓器於8月7日晚10點成功通電。三級提水系統隨即啓動,隨着抽水泵嘩嘩的水流涌出,每日18萬立方米漢江水通過新架電力設施,源源不斷注入12萬畝乾渴農田,有效緩解了旱情影響,保障了農業生產。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