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預告!碳封存管理辦法將出爐 封井後必須監測20年
11月預告!碳封存管理辦法將出爐 封井後必須監測20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碳捕捉後封存是捕捉工廠排放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灌入地底封存的技術,爲了達成2050淨零目標,政府規畫2035年封存600萬噸二氧化碳的目標。環境部今天指出,預計今年11月預告「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管理辧法」,提出封存覈准許可申請、封井後需監測至少20年的相關規範。
環境部今天舉辦「淨零關鍵力—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CCS)國際論壇」。
環境部今天舉辦「淨零關鍵力—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CCS)國際論壇」。(蔡佩珈攝)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2030年後全球需要包含碳捕捉後封存在內的新技術達成淨零,但不可能時間到了才動作,現在就需要加快腳步,環境部身爲主管機關,正擬定「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管理辧法」,預計今年11月預告。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長陳宜佳說明,碳捕捉後封存被列爲臺灣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擬定2030年封存176萬噸二氧化碳、2032年400萬噸、2035年600萬噸的目標,碳捕捉後封存場址、探勘、環評、封存覈准都各有不同的法令規範。
她指出,其中碳封存覈准法令,環境部正在擬定「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管理辦法」,旨在規範封存場址通過環評後,需向環境部申請取得封存覈准,並在注入作業期間進行監測、申報、風險管理、補救措施,封井後仍須監測及申報至少20年。
至於配套措施,陳宜佳表示,盼能透過政策環評,界定哪些場址適合作爲封存場址,避免對環境造成衝擊,並制定個案環評審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