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換心人活30年!振興醫院創亞洲紀錄 心臟移植存活率超越歐美
▲換心超過三十年換心人與魏崢院長(左4)、張忠毅主任及醫療團隊開心合影。(圖/振興醫院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從1987年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邁入第38年,已成爲末期心臟病患之常規治療。其中,振興醫院自1988年完成第一例換心手術起,至今年(2025)8月已累積589例,年齡橫跨2歲至75歲,而8月底已有11位換心人存活超過及邁入30年,創下亞洲單一醫院之最,另有60多人也活超過20年,展現臺灣醫療團隊的實力。
以心臟移植的存活率來看,振興醫院第1年存活率達86%、5年爲75%、10年爲59%、15年爲50%、20年爲33%、30年仍有15%。此結果相對美國OPTN及SRTR組織最近發表之相關數據,遠遠超越全世界知名醫學中心的記錄。
▲振興醫院在心臟移植存活率還高於歐美。(圖/ETtoday製圖)
目前亞洲存活最久的個案爲李秀英女士,22歲那年她接受心臟移植,至今已超過34年、往35年邁進。由於器官移植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一些,這段期間,她連續罹患了兩種癌症,目前還需長期洗腎,但她從沒放棄或退縮, 依然堅定地說:「我要活下去,我要帶着另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我不能辜負那個給我新生命的人的期望,我要努力活得更精彩!」
另一位存活32年的陳錡鋒先生,年輕時就立志當警察,25歲時卻因罹患家族性心肌病接受心臟移植。所幸手術成功,康復後他重返警界除暴安良,「我獲得重生的機會,一定要更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然而多年後,他竟出現慢性排斥反應導致心血管多處狹窄,心臟功能逐漸衰退,7年前再次接受心臟移植,成爲罕見的二次心臟移植個案。
在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個案當中,類似的同家族個案不少,可能某些遺傳基因出了問題所致,仍需深入研究。心臟醫學中心張忠毅主任特別提到,臨牀上觀察到,以前心臟移植主因多爲心肌炎引起的擴大性心肌病變,但近年冠心症致使的心肌梗塞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提醒有冠心症疾病的民衆務必控制好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避免面臨器官稀少的心臟移植。
目前院內仍有約50位心臟移植等候者。臺灣器官移植手術存活率與歐美並駕其驅,雖然器官捐贈風氣尚不及歐美國家,但隨着觀念轉變與政府倡導,已有逐漸提升。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表示,「現在亞洲很多國家也想發展心臟移植,我們願意提供技術支援去協助他們,如越南的第一例心臟移植。」希望把技術與經驗分享給更多亞洲國家,讓更多重症病患有重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