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多!振興醫院11位換心人存活超過30年創紀錄 最久達34年6個月
振興醫院換心超過30年的換心人與院長魏崢(左四)、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右一)及醫療團隊開心合影。圖/振興醫院提供
臺灣從1987年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邁入第38年。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小組自1988年7月於三總施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到今年8月已完成589例心臟移植,年齡從2.3歲到75歲,5月底已有11位換心人存活超過及邁入30年,成爲亞洲國家單一醫院換心人存活超過30年最多的醫院,超過20年的也有超過60位。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以心臟移植存活率來看,振興醫院第一年存活率爲86%,5年存活率爲75%,10年存活率爲59%,15年存活率爲50%,20年存活率爲33%,30年存活率仍有15%,此結果相對美國OPTN及SRTR組織最近發表的相關數據,遠遠超越全世界知名醫學中心的記錄,這是值得臺灣驕傲的醫學成就。
目前亞洲心臟移植存活最久的個案爲李秀英女士,換心當時爲22歲花樣年華的年紀,至今已超過34年6個月,正往35年邁進,這30多年來她歷經各種磨練,但都沒有放棄存活下去的希望。
魏崢說,由於器官移植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一些,在這段期間,李秀英連續罹患二種癌症,目前還需長期洗腎,但她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或退縮,她忍住淚水勇敢地用堅決的語氣告訴醫師:「我要活下去,我要帶着另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我不能辜負那個給我新生命的人的期望,我要努力活得更精彩!」
另一位存活32年陳錡鋒,年輕時就有警察夢,除暴安良是他所向往的,但25歲那年因罹患與母親相同的家族性心肌病須接受心臟移植,當下青天霹靂,看着手上的警徽,深怕無法再戴回胸襟。
所幸手術成功,術後返回公僕崗位,曾埋伏隧道多日,忍受蚊蟲叮咬,只爲捉捕逃犯,「我獲得重生的機會,一定要更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多年後因慢性排斥反應導致心血管多處狹窄,心臟功能逐漸衰退,無法透過繞道手術或藥物治療改善,七年前再次接受心臟移植,罕見二次心臟移植個案,陳錡鋒的母親後來也接受心臟移植。
魏崢說,院內心臟移植個案中,像陳錡鋒和母親同家族的個案不少,不只有父子檔和兄弟檔,甚至父子和父親的妹妹一家族多人等,這是值得關注及研究,可能是家族裡某些基因出了問題所致。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說,臨牀上觀察以往心臟移植主因大都是心肌炎導致的擴大性心肌病變,但這幾年冠心症致使的心肌梗塞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提醒有冠心症疾病的民衆一定要好好控制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避免面臨器官稀少的心臟移植。
振興醫院目前大約有50位心臟移植等候者,臺灣器官移植手術存活率與歐美並駕齊驅,甚至本院在心臟移植存活率還高於歐美,雖然器官捐贈風氣尚不及歐美國家,但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提倡及觀念的開放,已經有逐漸提升,十分感謝那些器官捐贈者和其家屬,由於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大愛得以延續,使得那些垂危的生命重獲新生,這是一種善的循環,因爲這些善心,讓社會多了許多美好的故事傳唱着。
魏崢說,現在亞洲很多國家也想發展心臟移植,我們願意提供技術支援去協助他們,如越南的第一例心臟移植,就是本院團隊在院長帶領下協助他們完成的。他說,心願就是希望協助其他國內外的醫院發展心臟移植的業務,讓他們也能夠救治更多的病患。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說,該院心臟移植存活率統計,相對美國OPTN及SRTR組織最近發表的相關數據,遠遠超越全世界知名醫學中心的記錄,這是值得臺灣驕傲的醫學成就。圖/振興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