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文化預算編列增7億 加強文化外交、擴大音樂節、文創商模
▲文化115年預算編列中,將強化「文化外交」。(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行政院院會今(21)日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而文化部主管預算編列達297億元,加計文化發展基金約300億元,與去年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議預算數290億元相比,增加7億。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特別感謝總統、行政院對文化部的全力支持,也將努力與立法院不分黨派委員溝通與尋求支持。
文化部今日公佈,明年度預算是李遠上任以來,歷經整年一項項政策、預算仔細檢討及盤整後,首度完整編列的預算書。整體編列重點,特別考量國際整體情勢、國內災後重建、文化產業實際需求,對內將透過蓬勃文化產業發展與擴大文化展演(會)規模,以擴大內需;對外則將持續支持臺灣文化內容走向國際,幫助臺灣團隊登上國際舞臺,拓展「文化外交」機會。
●文化禮金持續發放
李遠表示,文化部自112年起發放文化禮金,創下90%的領取率,以113年人數計算,也就是讓約130萬青年,共同增加超過15億的藝文產業商機。今年起試辦13-15歲領600點,至今整體領取率已達73%,預估年底也將達到90%以上。
總計明年度若預算獲得支持,13-22歲共有200萬青年的1200點文化幣,不但直接挹注如出版、表演藝術、電影等多項文化產業,也將培養更多臺灣青少年參與體驗文化活動。他認爲,這樣潛移默化所帶來的影響極爲深遠,向下紮根的文化消費習慣,有助於創造未來更大的文化經濟規模。
▲「2025臺灣文博會」品牌商展展區,國內外多達930個攤位,交易金額高達13.5億。(圖/文化部)
●跨大文創產業商模
文化部指出,從今年年初的臺北國際書展參觀人數、版權交易等創下歷年紀錄,到8月的「臺灣文博會」重回臺北,商展交易金額高達13.5億,國際參展新高,都證明疫後不管是國內文化消費市場,或是國際版權交易等,文創產業在提升創作質量的同時,也逐步建立營運商業模式。 爲了進一步協助產業擴大內需及國際市場,文化部規劃於明年擴大辦理「臺灣文博會」,引進更多參展及國際買家。國際兒少書展將擇適合的城市擴大舉行,並首邀書展主題國,且鼓勵漫畫、繪本轉譯爲動畫、影像,創作全新IP,再串連金漫獎、金繪獎、金典獎等「創造文化盛世」。
●音樂節升級,跨部會發展商機
國際音樂節、大型音樂祭活動也將升級,結合民間團體一起帶動臺灣演唱會經濟熱潮,並結合交通部觀光署、地方政府共同擴大提升規模,帶動國內外觀光商機;今年在大阪文化世博「We TAIWAN」受到關注的文化科技等展演內容,也將返臺展出。
李遠表示,文化部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捍衛創作自由,支持專業、有才華、潛力的文化工作者及團隊,有機會被看見。爲持續建立臺灣文化主體性,促進文化產業興盛,明年文化部將繼續加強對臺灣各項文化產業的協助,投入更多有效的資源。●獎補助擴大
除了延續補助加投資策略,如影視產業走向國際的「大航海計劃」,持續強化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創造臺流及產業獲利模式。李遠曾作爲創作者,也理解「獎勵及培訓」、「鼓勵研發」更是建立完整產業生態系的最核心。
從今年起展開的國內外重大獎項得獎後的「下一本書(Next)」獎勵,陸續推出「繪本學校」、「編劇學院」、「IP研究院」等,以加強創作者及團隊的技術、跨域、市場、行銷等國際競爭力爲重點。
還有新加入動畫、紀錄片等「研究發展」及「田野調查」補助,則讓創作者及業界有更充裕的時間研究開發。同時也將導入AI創新應用、人文驅動科技等計劃,協助產業升級。
▲文化部將持續進行各項文化外交的展演。(圖/記者林育綾攝)●強化文化外交
臺灣電影在許多國際影展獲獎,劇集也登上更多國際平臺,許多實際例子,都證明文化是讓「臺灣」之名走上世界的重要途徑。
過去在巴黎文化奧運會場上不時舉起的國旗及巴黎人身上的國旗裝;到今年大阪世博園區無法呈現的臺灣,卻在大阪市中心讓世界看見「We TAIWAN」。
還有外交部共同推動的「歐洲臺灣文化年」、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獲得好評。韓國國際書展不僅將臺灣列爲主題國,「臺灣感性」也引起韓國人對臺灣文化的高度興趣,臺灣的文學、漫畫、繪本也售出不少國際版權。
基於這些經驗,文化部將持續進行各項文化外交的展演,對外展現「臺灣自信」與「臺灣感性」,對內則以文化團結臺灣。
●召開全國文化會議 文化部表示,明年文化部也將依《文化基本法》規定,召開4年1度的「全國文化會議」,與全國人民共同討論國家文化政策、文化發展、文化資產保存有關議題,並持續作爲政府施政、預算執行等重要依據。
文化部強調,文化是人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政府也有保障人民享有文化權利、保護創作者權利的義務。對於文化預算,一直秉持着公平、公正、公開的態度,謹慎對待每一筆經費,期盼文化部審慎提出的規劃,能繼續獲得立法院及國人的理解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