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2.8億追加預算遭全刪 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削弱臺灣影響力

▲立法院下先前挑燈夜戰審查「114年中央政府總預自追加預算案」,文化部追加預算遭全刪除。(圖/翻攝國會直播)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立法院全數刪除文化部2.8億元追加預算,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對此表示,不捨文化人遭踐踏,會咬緊牙根做到12月。而「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也在今(1日)發表聲明,強調文化部的預算不僅是爲了補助藝術工作者,更關乎全民文化權利、公共文化服務,以及國家的國際交流與軟實力。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發表聲明指出指出,根據《文化基本法》,國家有責任保障所有族羣與世代的自我認同、促進多元文化環境,並維護文化權利與多樣性的發展,預算刪減不僅限縮民衆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還會削弱臺灣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

而文化藝術屬於高度專業領域,臺灣文創產業現已佔就業人口2.54%,創造國內4.81%的GDP,立法委員若以「要飯」等詞貶低藝文產業,將加深社會對文化工作的負面刻板印象,也無視文學、藝術、博物館等領域專業人才的努力。

學會提到,文化預算審查應以專業爲本,避免將藝文產業標籤化,並呼籲立法院遵循專業評估機制,確保審查過程不因政治立場而出現不當壓力,維護創作自由與多元發展。

聲明中也強調,國家推動文化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是保障人民文化權利。文化預算支持多元藝術作品的產出,不只提升本地影視音等文化產業的競爭力,還有助於促進歷史認同、語言傳承以及地方文化記憶。若預算遭刪減,將導致本土優質文化產出減少,民衆將更易受到外來訊息與媒體內容影響,甚至可能受到錯誤資訊的衝擊,長遠下來影響世代發展與認同。

此外,學會提醒,文化預算縮減不僅影響國內,還會削弱臺灣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能量。隨着國際觀光客來臺人數增加,臺灣的文化傳播與形象塑造愈顯重要。學會建議,國會應以理性討論取代政治考量,審慎評估國際文化宣傳預算,維護國家長遠利益。

學會最後呼籲,文化補助及預算分配應迴歸專業監督,立法院與文化部都應強化對社會大衆的溝通,說明文化政策與預算對全民權利保障的意義。文化部也應主動公開補助標準、評選流程及具體效益,讓社會理解文化施政成果,進一步消弭誤解,促進民衆對文化權利與文化外交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