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童肺炎惡化釀敗血癥!醫示警:注意孩子發燒時間「超過3天速就醫」

肺炎鏈球菌會引發所謂「繼發性感染」,造成中耳炎、肺炎等症狀,無論年紀大小,感染後都有一定重症風險。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週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檢查發現中耳已化膿,化驗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來從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表示,在新冠、流感夾擊下,肺炎鏈球菌更容易趁虛而入,無論年紀大小,感染後都有一定重症風險。

林千裕指出,肺炎鏈球菌是引發肺炎主要的危險因子,每年在全球造成逾100萬人喪命,5歲以下的嬰幼兒及孩童更是危險族羣。正常幼童的鼻咽腔偶會帶有肺炎鏈球菌,當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時,肺炎鏈球菌就會侵入呼吸道或血液,引發兒童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等。

肺炎鏈球菌非季節性疾病,一年任何時段都可能感染,冬天及春天比較常見,這段時間同樣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林千裕說,新冠解封后,全球進入「免疫負債」,各種呼吸道疾病紛紛捲土重來,肺炎鏈球菌疫情也跟着升溫。截至今年9月底,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長9.7%。

「家長最需警覺的,是孩子發燒的時間。」林千裕提醒,在新冠、流感夾擊下,肺炎鏈球菌更容易趁虛而入。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爲二大高罹病率族羣。尤其,孩子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各種小感冒都可能導致發燒,一般發燒症狀約2到3天,若超過3天,就應懷疑有細菌引發第二波感染,務必儘速就醫以防變成重症。

「已經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了,爲何還會感染?」林千裕說,肺炎鏈球菌有超過百種血清型,雖疫苗問世後全球疫情顯著降溫,但每當疫苗涵蓋的型別被壓制,其他型別就會竄起。公費疫苗已從能預防7種型別的7價升級爲13價,但對於「血清型3」的保護效果仍不佳,在肺炎鏈球菌引發的重症中,「血清型3」佔約1成。

「血清型3」本身致病力高,且外層的細菌莢膜特別厚,導致疫苗產生的抗體難以有效將其殺死,感染後除了常見的中耳炎、肺炎,也易併發肺膿瘍、腦膜炎等重症。鄰近香港、日本、韓國等地的「血清型3」流行比例相對較高,民衆出國旅遊,無形中可能將細菌帶回,對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造成威脅。

臺灣目前公費提供「2+1」劑型,寶寶1歲前接種2劑、1歲後接種1劑13價疫苗。研究顯示,在1歲前打滿3劑,保護力可從約85%提升至90%以上。林千裕建議,可在寶寶6個月大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加強保護力。選擇疫苗時,可考慮疫苗針對「血清型3」等高危險型別產生的免疫抗體,升級「3+1」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