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81A、00982A比0050更好?稀飯:賺多但也有腰斬危機、短線長期追求不同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很多人問我:「主動式ETF是不是比傳統被動式更好?」、「長期投資不是選主動式ETF更好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這要看你的投資目標。

主動式ETF這3個多月的確很亮眼,因爲當初成立的時候再低基期,且大盤在漲,它們追求的就是「超額報酬」。但也要留意,像00981A、00982A這類ETF,現階段多半重押在熱門、強勢股上,像是奇鈜、臺光電、川湖等等,一旦市場或產業走勢不如預期,跌幅可能比你想像更兇,腰斬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回到兩個核心問題:

舉例來說,昨天主動式ETF還很亮眼,今天卻立刻出現震盪:00981A跌了-2.76%、00982A跌了-2.04%、00980A跌了-1.53%,同期的0050元大臺灣50,跌幅僅-0.19%。

主動式ETF跟「主動基金」本質類似,都靠經理人選股,只是多了ETF的透明、低費用、即時交易優勢。而目前主動式ETF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大回檔,未來經理人能不能守住績效,都是未知數。

相較之下,0050就是單純跟着臺灣前50大企業走,靠臺積電等權重股,長期走勢較明確、風險更也容易理解。

最後要提醒:績效好不好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抱得住又是另一回事。

投資市場裡,每個人進場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人追求短線波動,有人鎖定長期存股。但你只會看到「很多人都在買」,卻不知道背後的動機。如果你只是因爲人多就跟着進去,這樣的信念往往撐不久。一遇到波動齁,就開始慌張,反而賠在情緒裡。

說到底,你想要存股領息,還是想要賺波段?我自己其實也有小買一點主動式ETF,因爲它的持股很多本來就是我平常會關注的公司。這些個股我也各自小買過幾檔,但不敢全壓,畢竟當時價位真的很高(啊雖然現在更高了)。

有些我曾經持有過,但中途抱不住,最後還是賣飛了。某種程度上,經理人的選股方向,跟我關注的清單其實有一定重疊,也是我會考慮投資一定部位的原因之一。

投資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用0050打底,再視情況搭配主動式ETF,積極一點就多加一些比例,重點是哪個組合能讓你安心,並且走得久。

不要總是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因爲那樣只會陷入FOMO,追逐不完的比較遊戲。世界之大,永遠有人比你更會挑、更會賺,但那不一定是你的人生目標。而這樣是你要的人生嗎?

編輯推薦

◎本文內容已獲 要不要來點稀飯套餐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