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簡單膚淺,內容沒有深度怎麼辦?
關於作文素材,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第一,找不到可寫的素材;
第二,不知道素材怎麼用;
第三,素材簡單,不堪大用,自己也覺得無趣……
這三個問題看似不同,實則一樣,根源在於缺乏理解分析能力。
什麼是理解分析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要吃透素材,懂得它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以及它與其他素材的關聯,從深度和廣度兩個層面全面把握。
做不到這一點,素材就是孤立的、膚淺的、片面的、零散的,它不僅不能助力你思考,相反會成爲絆腳石,讓你沒有思路,無從下筆。
有段時間,我經常路過重慶沙坪壩的三角碑。那裡有一個地下通道,通道里店鋪林立,商品繁多。每次我都會多看一家店兩眼。
那是一家寵物店。
店內經常沒有人,店門大開,裡面的動物乖乖地呆在籠子裡,以貓狗居多,有的睡覺,有的發呆。有個別籠子是敞開的,裡面的動物也沒見得會跳出來。
門口一大籠子,上面是敞開的,沒有鐵網。裡面有一隻狗,大約一米長短,全身白色短毛,耳朵很長,耷拉着,眼睛溫順清澈。有時候它會站起來,有小朋友路過,趁它不注意,在它後背輕輕一拍,它轉頭一看,也不惱,會搖搖尾巴。
我很想和這隻狗做朋友,但最多也只是和它對視兩眼。我很羞愧,我沒有力量帶走它,即使買了,也不知怎樣安頓它,就像有時我不知如何安頓自己一樣。
我只能祝福它,虛僞而敷衍地說兩句好話,祝願它能找到一個幸福的家,一個能善待它的主人。
這則素材我寫了300多字,最初只是一個印象:這裡有一家寵物店呀,有小狗小貓呀,真是好玩。
爲什麼後來寫成這樣的內容?
任何一則素材,不經過理解分析,就只能停在膚泛的印象上。思考的核心是有好奇心的提問,多對自己問一些問題,注意兩個要點:
第一,作爲商品的寵物,有什麼意義?
第二,這些寵物與“我”“我們”有何關係?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些寵物僅僅是好玩好看嗎?從表層(五官感受)到深層(情感精神)理解:它們那麼溫順,又那麼好看,體現着一種美好的品質,這種品質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第二個問題,讓寵物與“我”“我們”產生關係,這麼美好的寵物,“我”卻不能擁有,從而感到羞愧。從觀察寵物上升到對人處境的思考上,素材有了深度,也有了新的特質。
當然,你還可以從其他角度思考,與“我們”的處境關聯思考:
這些寵物溫順安靜,不叫不鬧,有的籠子大開,也不逃跑,思考馴化對動物能力的影響,然後聯繫我們自身處境,想一想,我們是否也在被生活所馴化,失去了生命自由的能力?
有同學可能會說,這些思考太難了,我就是覺得它們好看,寫它們的美,難道不可以嗎?當然可以!
但,寫美並不等於不思考,難度也不小。對美的理解,也是認知能力的體現。美,如果不能體現你的個人品味,只是被潮流裹挾,在寫作意義上,大抵就失敗了。
比如,它們美在弱小。它們如清晨的露珠,彷彿太陽一來,就會消失無蹤。爲了討好買家,商家把它們馴化得無比嬌弱,竭力激發你的同情心和保護欲。
這種美,易碎,是玻璃,是薄霧,是羽毛,是水滴,是嫩草,它們可憐巴巴地等待,等待着一個未知的答案,等待着一個不可預料的明天,我們或能給出答案,但有時我們自己也沒有答案。
它們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同樣的嬌弱無力,所以我們纔會與它們惺惺相惜。
還可以這樣寫“美”:
它們美在清澈,沒有被仇恨、偏狹、殺戮污染,雖身處囚籠,依然對未來充滿期待。
它們需要的是那麼簡單,一勺水,一碗食,一方籠;它們對人充滿信任,歪着頭看,輕搖尾巴,溫柔地叫。它們彷彿是人類心靈最後的守護。
如果你累了,你可以來看看它們,和他們相處,說不定你就能放下負累,獲得解脫,它們永遠是我們清澈的朋友。
提升理解分析能力,纔會讓素材從膚淺簡單走向深刻多元。
同樣是賣大米,你可以編順口溜吆喝,也可以品味其中的歷史滄桑與人情冷暖,看一段董宇輝賣大米的文案:
大概在一萬年前,星月溼地就是現在的兩河流域和埃及幼發拉底底格里斯這裡人類馴化了小麥。所以赫拉利覺得是小麥馴化的人類,而不是人類馴化小麥。因爲以前我們學會了直立行走,爲了種小麥,你彎下腰去。亞洲的另一端,一萬年前中國人馴化了水稻。人類一共有七百萬年的歷史,真正重要的只有這一萬年。
一萬年的歷史很久。但我只愛與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朝每一夕。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我愛這世間的三個東西,the sun, the moon, and you。太陽,月亮和你。The sun is for the day, the moon is for the night, and you forever。太陽是白天,月亮是晚上,你是永遠。
預計十億年後,太陽會升溫,地球的溫度提升十度,到時候人類都會不復存在。……你聽到這個有一點難過,對嗎?我第一次看到這裡,我也有點難過。我在想,我們一路從東非走出來這麼多年,難道最終是要面臨滅絕的嗎?很難過。很不幸的是,這些都是事實。很幸運的是,這些離你還足夠遠。去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8.1歲。你還有足夠多的時間攀一座山,愛一個人,買一單五常大米,跟愛的人煎一次牛排,吃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平安喜樂地過好你這一生,這就是浪漫。到此結束,大家趕快去買大米。
裡面涉及歷史、社會、環境、詩意和情感表達……這就是閱讀和思考的力量,讓素材有了不一樣的溫度和深度!
最後總結,要寫出高質量的素材,根本還在提升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提升理解分析能力,根本還在有效的深度閱讀。只有眼界開闊了,思考深入了,廣度和深度打開了,萬事萬物纔會被我們驅遣於筆端。
怎麼做?
第一,每天堅持讀整本書。如果的確沒有時間,至少每週讀三篇經典名家的文章。
第二,如何讀?要深度閱讀。要從看故事的層次,提升到與自我、人情、社會等方面深度理解上來。
第三,如何思考?多提問,多討論,多交流。閱讀的本質是問題對話,當孩子還沒學會與自我進行對話之前,家長要親力親爲,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必須找有閱讀經驗的老師帶着讀,鼓勵提問與交流。
第四,如何提問?孩子從小就會提問,比如“天什麼要下雨?”孩子腦袋裡裝着無數個爲什麼。後來不會提問了,大人要反思,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他找回以前的能力,對學習充滿好奇。
第五,不想費媽,怎麼辦?我有整本書閱讀課,專門提升理解分析能力,有小學中年級和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先看看問題設置的深度:
中年級:以下是幾處描寫圖書館裡關於字母情景的文字,請思考作者爲何這樣寫?它們的寫作角度有何不同?(《無字書圖書館》)
高年級:你的同學小A不喜歡《海底兩萬裡》,認爲現在人類已能上天入地,書中內容並不科幻,已經過時了,又加了很多海洋生物學、地理學等的知識,情節又臭又長。請寫一封信給他講一講這本書的亮點,激發他的閱讀興趣。要求要點清晰,有說服力,表達你對這本書的見解。(《海底兩萬裡》)
家長評價及理念
課程諮詢,請加雨希老師微信
1.
2.
3.
4.
講師簡介/Profile/
彭治旗:曾擔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主編10餘年,《學語文之友》讀寫專欄特邀專家;持有人社部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頒發ACD青少年生涯規劃導師中級證書;策劃數十本暢銷圖書,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辦法》(三冊)。
曾聯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開發創意寫作課程,參與策劃南開大學文學院“語文素養通識課程”;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命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被邀全國各地講座300餘場。
通過“文字素描”“萬物互聯”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寫作特長;指導上百名學生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全國知名高校的認可和青睞。
圖書期刊打折優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