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也沒想到電池“老主角”要上位了

文/每日資本論

在環保領域“談鉛色變”的鉛酸電池又要成香餑餑了。

近日,工信部公開徵求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下稱新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與2018頒佈的舊標準相比,新標準對整車質量、腳踏騎行功能、防篡改要求和方法等進行了修改。

新標準新增了針對鉛酸電池版本電動自行車的重量細則,使得裝配鉛酸電池的電動自行車限重從此前的55 kg放寬至63 kg。此次對於鉛酸電池版本電動自行車限重的放寬,或將進一步促進鉛酸電池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滲透率。目前,新標準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爲2024年10月19日。

對於鉛酸電池的利好早有徵兆。此前,商務部等5部門發佈了《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組織合規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的合格產品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考慮到近年來鉛酸蓄電池在電動自行車用電池中佔比接近80%,且安全性較好、價格便宜,此次政策對於將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換購成鉛酸蓄電池自行車的消費者,會適當加大補貼力度。

二級市場迅速對此做出反應,天能股份、超威動力等股價大漲。部分券商尤其看好天能股份,不僅因爲天能股份二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更爲重要的是,因爲電動兩輪車市場依託今年以來的各項政策,或實現自然替換需求的高增長,天能作爲上游電池龍頭,有望受益於下游的高景氣。

小插曲是,天能股份之前因爲是鉛酸電池時代發展勢頭迅猛,而鋰電業務相對來說較慢而被市場詬病,現在反而成了意外之喜。

但對於鉛酸電池的“意外之喜”,不要過度解讀,理性對待。

必須提醒的是,鉛酸電池在電動自行車行業再次受到重視的前提是安全性。由於製作原材料的特殊,鋰電池相較於鉛酸電池存在更高的自燃及爆炸風險。疊加非法改裝等情況屢屢出現,鋰電池版本電動自行車起火事故率較高。

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最新數據顯示,7月,國內由蓄電池故障引發的電動自行車火災中,有622起由鋰電池引發,佔比82.1%;鉛酸電池有131起,佔比17.3%。

工信部表示,新標準的修訂能夠起到降低火災風險、減少交通事故隱患、便利消費者使用、提升產品供給質量以及改善主動安全性能的積極作用。

也就是說,一旦鋰電池安全性問題得到較大幅度的解決,或者新一代更安全、能效更高的能源替代了鋰電池,那麼,鉛酸電池的利好就會忽略不計。

或許由於鋰電池的廣泛應用,很多人淡忘了鉛酸電池的環保問題帶來的巨大危害。

記憶有些模糊的2011年前後,彼時,一篇題爲《“血鉛事件”敲響環保警鐘》文章讓很多人記住了“血鉛”這個名詞。此後,隨着血鉛事件的不斷出現,以及對鉛塵污染和廢舊鉛蓄電池電解液污染的逐漸瞭解,鉛蓄電池企業成了衆矢之的。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作爲世界上最大的鉛蓄電池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中國每年報廢的鉛蓄電池約5000多萬隻,其含鉛重量達30多萬噸。廢鉛蓄電池再生鉛廠近300家,2011年國內再生鉛產量爲135萬噸,佔當年鉛產量的29%,約九成以上的企業沒有采取煙塵處理,整體水平僅相當於上世紀60年代國際水平。

即便意識到環保問題,但由於全國性回收網絡遲遲未建,鉛蓄電池回收市場的約80%份額集中在個體戶手中。這無形中增加了治理鉛蓄電池污染的難度。

雖然近些年來鉛酸電池回收、環保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但門檻低、分佈散、規模小、水平低,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污染問題還是老大難問題。

容易忽略且存在重大隱患是,很多人對鋰電池的污染缺乏足夠的科學認識。2011年,部分媒體對鋰電池的描述是“這種未來能源,由於不含鎘、鉛、汞之類的有害重金屬物質,鋰電池在生產及使用過程中幾乎沒有污染物產生……”

但鋰電池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最爲明顯的是自燃,這類危險由於危害直觀且損失巨大被廣爲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至於其在生產、製造、回收過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危害,國內外尚未形成統一的科學認知。

“中國質量網”有篇關於鋰電池危害的文章,文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動力電池領域首席專家、電池測試與應用技術聯盟秘書長、高級工程師王芳說:“現階段被環保部門納入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的廢舊電池包括廢鎘鎳電池和廢鉛酸蓄電池。對於一次性電池、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等,因其環境風險相對較小,並未納入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對於廢舊鋰離子電池進入環境,由電極材料、電解液與環境中其他物質發生水解、氧化等反應,可能會造成鎳、鈷、錳等重金屬離子污染、氟污染以及一些有機物污染的問題,王芳表示,針對鋰離子電池的處理,國家發改委環資司起草的《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政策(2015年版)》中規定,鼓勵採用溼法冶煉技術處理廢舊鋰離子電池,要求鎳、鈷、錳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於98%。針對鋰離子電池的處理技術,我國一直有高校科研團隊進行研究,並與美國開展了合作交流。

事實上,鋰電池的回收也存在一定的隱患。電動汽車的電池回收或許要好一些,畢竟報廢有集中處理的廠家。但使用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回收就很成問題。按照正常邏輯,一般消費者在更換電池或者更換電動車時,舊的鋰電池第一銷售對象爲電動自行車的專賣店。

但“每日資本論”以消費者的名義諮詢了幾家北京市的某品牌自行車專賣店,得到的答覆大部分是“最多5元錢,不值當,你給垃圾回收站吧!”更有專賣店直接表示,“不回收舊電池。”

那麼,消費者對於老舊鋰電池的處理辦法或許只有一個,丟進垃圾桶。換言之,大量的電動自行車的鋰電池是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下,如此是否會造成較爲嚴重的環保問題呢?

若是,那麼相關部門應當儘快出臺相關配套回收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避免廢舊鋰電池的污染。讓新能源行業能夠快速健康發展。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