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MAX|我做了十年電池,至今也沒買電車
文 | 韓永昌 編輯 | 張博文
這是第一期欄目,我們邀請了一位擁有約10年動力電池研發經驗的專業人士,他經歷了中國新能源車崛起的整個過程,在車企、電池企業都有工作經歷,也親手開發了多款電池包。
他分享了一些如何選擇電池、電車,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養護電池的經驗。但至今他依然在開油車,他的同事們也開油車居多,讓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
36氪:你去看車的時候,你會特別關注這個電池是誰們家的嗎?
工程師:如果是三元電池,我就會特別關注。因爲在我們自己開發的角度來看,三元體系的安全性不算特別好,行業內大部分出貨三元的廠家以前也都有過自燃的案例。所以如果是三元電池,我肯定選相對更安全,質量控制更好的品牌,比如寧德時代。
但我選車的話,我大概率會直接選磷酸鐵鋰的。因爲這材料本身安全性就好,不管是哪個廠家做的磷酸鐵鋰電池,其實不會相差太多,至少在安全上不會相差那麼大。
36氪:如果一定要選三元電池,你會願意爲寧德時代這個電池品牌付出溢價?
工程師:如果20萬以上的車,多花個幾千塊錢的話,是可以的,沒什麼大問題。
36氪:你推薦買4C以上的超充嗎?
工程師: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2C就夠用了,這種從 10% 充到 80% ,就 20 分鐘出頭,完全可以接受。我不需要 4C 以上的快充。因爲我覺得車大部分時間也不會用到這個快充,也沒有必要爲快充付出溢價。
再從電池本身的角度來講,慢充的電池存儲壽命會更好,快充電池的存儲壽命會比較差。如果是營運車輛,買快充就無所謂了。因爲相當於你是按照里程去衰減的,不是按照存儲去衰減的。
個人家用的話,如果不是高頻使用,其實沒必要買快充,2C 就可以了。一個是沒必要爲了快充付出更高的溢價,另一個快充也會損失掉一些電池壽命。
36氪:你會買自家企業做的產品嗎?
工程師:其實電池圈有一種現象,就是每家人買車都不買自己家電池的車。因爲現在這種大環境,都要求降低成本,你在自己家的企業,能看到幹了一些降本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會影響電池在車上的使用情況。
你沒看到別人家也這麼做,你就買別人家的。但實際上別人家也可能幹了,只是你沒看見,你覺得他沒幹。
36氪:只是求個心理安慰。
工程師:是的,因爲你沒見到,見到了你也得尋思尋思。
我給你舉個例子,電芯跟電芯之間一般都放個隔熱墊,最開始電池廠是電芯一個側面全貼上隔熱墊,但這兩年要求降本,慢慢的就從貼一個大面,改成了貼回字形的框,中間是空的,降低一部分成本,後來改成口字型,再後來,就剩下兩條豎槓。這個東西本來就沒多少錢,連這都被降本成這樣。
36氪:不怕起火嗎?
工程師:我們做的都是鐵鋰,鐵鋰很難起火,而且大家都這這樣,我們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我們也是被逼的沒辦法才這麼幹的。我不買自家產品,只會買別人家的,其實買到的也都是一樣的。不過鐵鋰確實安全,不會出什麼事,這又跟我最開始說的一樣了,我只會選鐵鋰電池的車。
36氪:你推薦買哪些車?
工程師:很簡單,就買出貨量大的就行,比如說買使用寧德時代電池的車,或者直接買比亞迪。買全球車型也比較好一點,因爲要在全世界都賣,質量控制應該會更好。
36氪:你會考慮一些流量大的車型嗎?
工程師:我自己是不太願意考慮的,雖然它們座艙比較優秀,智駕號稱也比較好,但是造車的時間太短了。我肯定買出貨量大,造車沉澱多的車。
36氪:確實,汽車行業都know how,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在你沒遇到問題之前,你都不知道哪裡有問題。
工程師:是的。還有一個點,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你看到有些新勢力的車可能價格特別便宜,配置給的又很高,但是它一定在某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減配了,沒有像傳統車企開發的時候驗證的那麼充分、那麼好。歸根結底就是那個道理,一分錢一分貨。
就像很多新車的入門版,現在只給胎壓報警,胎壓顯示都不給,我那個油車是16年買的,連大屏幕都沒有,都有胎壓顯示。這玩意能有多少錢,降本都給減沒了。
36氪:你現在開什麼車?
工程師:別克,我這車開了9年了,一次大修過都沒有,就有一次中間有個軸需要加固下,相當於召回了,4S店給你免費加固了下,其他基本沒修過。
36氪:你是做電池的,沒想過換輛電車嗎?
工程師:我這個車完全夠用了,也開不壞,沒必要換。現在的電動汽車很多電子元器件,這樣反而容易出問題,我有時在想,還不如少一點電子元器件。就比如一些空調,雙閃的按鍵,這些我覺得都能保留,要是你用的時候去屏幕上找或者語音操控,還是有很多風險的。
36氪:比亞迪的很多車型的實體按鍵一直都保留着。
工程師:是的,我覺得其實比亞迪是做過充分調研的,但很多銷量一般的車企,好像沒有調研過,只是看誰家的車賣得好,就模仿去做了。
36氪:你同事買比亞迪多嗎?
工程師:很多,電車裡面就比亞迪最多,有宋 PLUS、漢 DMI、海豹06、元 PLUS,比亞迪的質量其實還是可以的,要不然也不能這麼多人買。
比亞迪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現在車價這麼低,大家都降本,一開始業內的人還覺得,比亞迪的車質量比較普通,但這兩年降來降去,比亞迪是靠垂直整合和大規模走量來降本,這種是良性的。
有些車企直接就硬降,在各種小細節上扣成本,最後對安全是有影響的,所以一襯托,比亞迪的車反而成了質量非常不錯的。
36氪:你同事開電車的多嗎?
工程師:那還是油車多,我們就是做電池的,有時候顧慮還是比較多。
36氪:現在電池都越來越便宜,這樣降本之後的產品真能保證8年的使用時間嗎?
工程師:從循環的角度來看,用5-8年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磷酸鐵鋰的循環,在2C的情況下能做到 3000 次以上,4C的循環也能做到1500-2000 次。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其實一年也循環不了多少次。比方說一輛車續航 500 公里的車,用磷酸鐵鋰電池,一年跑 2 萬公里的話也就對應 40 次循環,這樣跑8年才320次,就算使用過程當中電池有一些衰減,往高了說8年電池也就500次循環,正常電池都能做到。
36氪:如何充放電,才能對電池壽命更好?
工程師:避免高溫和高SOC下的存儲,比方夏天外部環境有40度,然後這個你還一直在滿電的情況下,放着不用。這對電池壽命影響是最大的。平時使用的時候,也留出點餘量,比如說保持電池電量在10%到90%,這樣是最好的。
尤其在用快充的時候,快充之後電池溫度會升高,如果充滿電直接開車,SOC就降下來了,這對電池影響就比較小。千萬不能說快充充滿了,然後就一直在那存着,尤其是外界溫度高的時候,這樣對電池壽命很不好。
36氪:最近的新國標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這個可以幫我們解讀一下嗎?
工程師:如果從法規的要求上來講,它確實是最嚴的。但是國標還是最低標準,基本上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都能過,採用中鎳高壓的三元也基本都能過,如果是高鎳摻硅的圓柱也能過。
現在唯一難過新國標的就是採用高鎳,尤其是摻硅的這種方形鋁殼大容量電池。這部分電池在國內的裝機量可以說非常非常少。因爲這兩年大家都轉快充了,都不怎麼用高鎳了,都用中鎳高壓,或者磷酸鐵鋰。
36氪:所以新國標雖然更嚴了,但還是不能保證不起火,不爆炸?
工程師:是的,新國標確實更嚴了,但他是強制性標準,也就是說最低都得滿足它,不然不能在中國賣。所以它還是地板,一般車企都會要求都要更高。
而且國標的測試都是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不能代表汽車行駛的所有工況。你看有的企業展示自己電池包經過槍擊不着火,還有暴力電鋸切割也不着火,這些也都是特定條件下的安全。
他們能過這些測試,是電池包更安全沒錯,但不代表可以經得住高速撞擊水泥柱,或者井蓋掀起撞到電池包。
測試都是在低速的情況下,我們日常開車,高速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事故磕碰都可能發生冒煙或者着火現象。不是說有新國標了,就肯定不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