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技紅娘”,要懂“三種語言”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做“科技紅娘”,要懂“三種語言”

講述人: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業服務部部長 段繼文

光明日報記者劉豔傑、光明日報通訊員肖玲玲採訪整理

我是一名技術經紀人,工作中,有人形象地稱我們爲“科技紅娘”。

爲什麼叫“科技紅娘”呢?那是因爲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最難的一環其實是科研工作者與企業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科研工作者習慣用數據和參數來說明問題,但企業家們聽不明白;企業家則喜歡討論產出比、成本效益等指標,這些恰恰又是科研工作者的“盲區”。他們中間需要一個溝通交流的“翻譯”、一個促進合作的“紅娘”,技術經紀人就這樣應需而生。

青島是全國較早啓動技術經紀人培訓工作的城市,目前已培養2200餘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我看來,作爲一名技術經紀人,必須得是“雜家”,要懂技術、產業、資本、市場、招商與培育,能鏈接各類資源,具備這些能力,才能通過專業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自2010年開始從事科技孵化工作,目前已經參與引進百餘家高科技企業。去年底,我榮獲了青島市“科技星探”榮譽稱號,這主要得益於青島農業大學楊建明教授團隊“微生物光合固碳產能項目”的成功轉化。

2024年5月,楊建明攜團隊項目成果參加“青島好成果”產學研對接會。他的團隊研發的菌株與二氧化碳合成可以生成番茄紅素,不僅能降低碳排放,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我敏銳地意識到這項技術前景廣闊,便與楊教授深入交流,把脈問診其成果轉化的堵點、痛點。

找場地、找資金、找政策,項目需要什麼,我們就對接什麼。在投融資上,推動該團隊與投資方對接,獲得股權融資;在成果轉化方面,協助其成立公司,提供中試場地與創業服務,助力開展噸級放大試驗;在產業應用端,對接青島能源集團等單位推動成果在市場落地。

在工作實踐中,我覺得一名技術經紀人要懂“三種語言”:技術語言,能跟大學教授、科研人員對話,探討技術解決方案;市場語言,聽得懂市場需求,能在商業話語體系中推廣技術的價值,實施商業策劃和談判;還要懂政策語言,熟悉產業政策和政策要求。

作爲一名“科技紅娘”,未來,我會依託自己所在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提升技術認知、創新服務模式,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在科技強國的征途上留下不斷奮進的足跡。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2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