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更多“科技紅娘”
目前,湖北武漢市的技術經理人約有2300人。他們被稱爲“科技紅娘”,是推動企業與技術有效對接的“牽線人”。面對專利難轉化的困境,他們全面評估專利商業可行性、協助製作產業化方案、幫助完成項目融資,順利促成一項項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據《人民日報》8月25日報道)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學研究、實驗開發與市場推廣的關鍵環節,轉化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成敗。現實來看,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一面是企業對技術迭代需求迫切,但自己研發週期長、資金難負擔,一面是大量研發人員“不會轉、不敢轉、沒錢轉”,衆多優質成果只能“待字閨中”。
科技成果產業化才能實現價值,轉化中的堵點、卡點,正是技術經理人的發力點。保定市強化技術市場建設,培養技術經理人隊伍,開展技術轉移、分析評估、合同服務、概念驗證和成果轉化;武漢一家技術經理人團隊已幫助上百項專利技術成果成功轉化,轉化金額約4億元,帶動投資約10億元……“科技紅娘”在多地走俏,從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評價、推廣、交易工作,並提供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相關服務。這背後是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的發展趨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的迫切需求。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質量,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必須強化科技服務的支撐作用。近年來,我國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約1.79萬名,北京、河北、陝西等地紛紛出臺推動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的專項政策。同時也要看到,技術經理人規模、質量還無法完全滿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的需求。
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要加快建設標準化、規範化、專業化的技術經理人培養體系,積極培育懂科技、懂市場、懂產業、懂資本、懂管理的人才隊伍。完善職稱評定、薪酬激勵等機制,並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爲技術經理人提供更多做“真題”的場景和機會,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舞臺,以制度激勵激發他們的內在動能,推動技術經理人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就能推動供需兩端精準對接,爲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更多助力。
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部印發的《“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技術經理人數量突破3萬名。隨着“科技紅娘”隊伍不斷壯大,隨着創新服務生態日漸完善,更多實驗室裡的成果將加快變成生產線上的產品,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爲經濟發展增添更多新動能、新活力。(王藝)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