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衝咖啡、搬運快遞、打拳擊、彈琴、下象棋……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機器人集體“秀才藝”
鋼琴演奏、古箏和聲……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一曲由具身智能機器人演奏的《青花瓷》,吸引了大量觀衆圍觀點贊。
與前幾屆大會不同,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首日便向觀衆全面開放。庫卡、費斯托、埃斯頓、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200餘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攜1500餘件展品參展。
據悉,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同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同步舉辦了“E-Town機器人消費節”,讓展會與促消費聯動。這也側面體現了機器人產品正在逐漸走向大衆生活的各個場景。
京東集團3C數碼事業羣智能機器人業務部負責人徐磊表示,隨着感知能力、組織決策、運動控制三大技術突破,機器人產業會越來越成熟,特別是在家庭服務、養老方面的應用具有潛力。在他看來,未來5年,機器人產品將實現對千家萬戶的覆蓋。
讓機器人走近尋常百姓家
做煲仔飯、手衝咖啡、搬運快遞、打拳擊、演奏樂器、下象棋……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上千款機器人產品在與觀衆近距離互動的同時,還全面展示了各自的功能和特色。
“原來機器人不止會跳舞、跑馬拉松。”在大會現場,一位帶着女兒來參觀的父親感慨道。他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除了看展,他的女兒還參加了大會同期舉辦的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在他看來,2025年機器人產業的變化令人驚喜,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開始走進生活場景。
據悉,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共有100餘款首發新品,包含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救援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導管塑形機器人、割草機器人、六維傳感器、靈巧手等。
從應用場景上看,目前的機器人產品已開始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文體娛樂、家庭服務、醫療康養、安全應急、教育科研等場景進行了初步應用。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以天工機器人爲例,我們希望它既能成爲‘最能跑’的機器人,還要成爲‘最好用’的機器人。”
大會現場,天工2.0在跑步機上完成了長達數小時的長程行走和奔跑直播。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這些機器人產品將廣泛應用在工業場景,因此它們的續航能力、穩定性和運動控制能力非常關鍵。
鬆延動力董事長姜哲源指出,目前機器人行業蘊藏的機遇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期待更多機器人產品在千行百業、千家萬戶落地。
衆多參展機器人國產化率超90%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崛起,離不開核心零部件技術的支撐。核心零部件作爲人形機器人的“硬件根基”,其性能直接決定機器人的整體表現。如今,國產核心零部件公司在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加速實現國產替代,爲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以往談到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大家往往會先想到減速器、伺服系統,事實上,機器人能夠看清真實世界離不開一雙可靠的“眼睛”。作爲吉利、比亞迪、小鵬等車企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的供應商,速騰聚創在本屆機器人大會上帶來了“真正的機器人之眼”。速騰聚創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激光雷達、視覺識別融合,輔以開源算法、工具和數據集,應用方結合實際場景調試感知系統的難度大大降低。記者瞭解到,當前,速騰聚創的機器人之眼,已經替代進口產品,成爲靈寶、越疆等公司人形機器人的重要選項。
記者注意到,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替代成爲推動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重要引擎。在宇樹科技展臺,其非全尺寸人形機器人Unitree R1售價低至3.99萬元的廣告引得一對父子關注。“等再便宜點,就給你買一臺。”孩子父親說。
幾年前,一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售價動輒百萬元,如今價格遠不是“腰斬”可以形容的。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記者,人形機器人市場競爭白熱化,而國內廠商已率先在覈心零部件、基礎傳感器及軟件算法等關鍵環節實現高比例國產化。隨着本土供應鏈持續完善,規模效應疊加技術迭代將推動整機成本進一步下探,形成“技術—成本—市場”的加速循環。
多家參展企業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公司產品國產化率已超過90%。越疆機器人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除了處理器還在使用美國英特爾公司的產品,產品整體國產化率已有90%。未來,隨着國產處理器性能提升,將積極嘗試處理器國產化應用。”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主推的養老場景機器人國產化率幾乎達到100%。
北京將打造全球機器人應用標杆城市
世界機器人大會自2015年首屆舉辦以來,已走過十個年頭。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近日表示,十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科技創新持續突破。2024年,我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佔全球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的三分之二。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智能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由十年前的嚴重依賴進口,到如今已形成豐富的自有產品譜系。
人形機器人由十年前的簡單肢體控制,到如今擁有了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用上了國產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行星滾柱絲槓等核心零部件。徐曉蘭表示,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機器人的高階形態和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我國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性、靈巧性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整體水平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今年上半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近年來,北京市充分發揮科技和產業創新優勢,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指出,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約佔全國三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產業營收增長近40%,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
殷勇表示,面向未來,北京將持續加大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建設首個人形機器人國家級測試驗證平臺,支持通用機器人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攻關,率先建設機器人4S店等專業化的服務機構,持續開放酒店、餐廳、街區、公園等城市公共服務應用場景,打造人與機器人協同共進的全球機器人應用標杆城市。
責編:萬健禕
校對:彭其華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