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七月!國銀外幣存、放款爆量翻揚 AI 成最大引擎
據金管會與央行統計,2025年7月國銀外幣存、放款,各大增3,260億元與1,357億元,同步寫史上同期新高。 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與央行統計,2025年7月國銀外幣存、放款,各大增3,260億元與1,357億元,同步寫史上同期新高。金融圈指出,7月適逢企業配發股息旺季,資金調度推升存放款動能,但第4季仍須觀察美國降息後的市況,外幣放款有望受惠降息循環延續成長。
7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3,742億元,單月爆量增加3,260億元,終結連四月衰退,使前七月存款縮減金額收斂至7,357億元。
金管會分析,法人戶貨款入帳、投資款匯回,及企業因應發股息做資金調度,三大利多因素推升7月存款動能快速回升。市場預期,8月美元續強有助存款持穩,但9月降息後,資金迴流態勢恐生變數。
外幣放款同樣回暖,7月底餘額6,543億元,月增1,357億元,終結連兩個月衰退,推升前七月新增放款量至1,75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成功逆轉上半年頹勢。
銀行圈指出,放款需求來自臺灣出口貿易穩健,加上AI伺服器、高階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資本支出強勁,帶動相關供應鏈廠商資金需求持續成長,尤其AI分工帶動的投資熱潮,成爲今年外幣放款最主要的成長引擎。
展望下半年,市場普遍認爲AI相關供應鏈仍是支撐外幣放款的關鍵,但需留意出口接單可能較上半年拉貨熱潮放緩,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力道也將左右企業資金需求,進而影響外幣放款動能。
金管會與央行公佈外幣存放款數字。金管會的國銀外幣存款數字含境內外(DBU+OBU)與海外分行,比央行的外幣放款僅算國內總行(DBU)還大。
若以7月底匯率29.916元換算,外幣存款餘額摺合4,805億美元,單月增加107億美元,爲逾一年半最大增幅,顯示剔除匯率影響後,實質存款需求確實走強,反映出口接單帶動的企業訂單迴流。
外幣放款摺合218.7億美元,單月增加44億美元,至少是近三年新高,並已連續五個月攀升,顯示企業對外幣融資需求仍強勁。
法人指出,若美國降息循環確立,外幣貸款利率成本下降,可望進一步刺激企業融資需求,成爲支撐下半年外幣放款的最大利多。但同時必須觀察全球貿易局勢與關稅政策變化,將是決定外幣存放款能否持續擴張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