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恐怖車站!臺鐵汐科站通道長又窄 上班族練腳力、體力不濟的更慘

臺鐵汐科站有長長的通道與高聳樓梯,曾被通勤族稱爲「最恐怖的車站」。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鐵汐科站曾被封爲「最恐怖車站」,火車一進站,衆多通勤族宛如「喪屍大隊」緩步出站,月臺空間狹窄,生怕被冒失鬼推落鐵軌。火車出站時,許多人還在月臺上,近距離與快速列車交會,也讓人感到害怕。

臺鐵20多年前推動「捷運化」工程,在原本車站間增設簡易通勤車站,包括基隆市三坑站、百福站,和新北汐止區的汐科站等,方便上班族就近搭車。

這類簡易通勤站定位服務通勤族,多隻停靠區間車,站體相對迷你,汐科站設計獨特,站體全長約600公尺,從南北出入口進站,通過閘門口後,要先走百來公尺通道才能抵達月臺候車。

不少通勤族納悶,車站爲何設計成這樣子?汐科站通道又窄又長,更奇怪的是有坡度,月臺空間狹窄,交通尖峰時段人多,讓人感到恐怖。

汐止區復興里長蕭素真說,臺鐵最初要在汐止增設通勤車站地點,是位於汐止好市多賣場附近路段。地方人士認爲,當時最有通勤需求區域是在汐科一帶,臺鐵接受地方意見,重新評估後決定改在現址。

蕭說明,火車站設在汐科是對的,但問題來了,臺鐵地下化鐵路從樟樹地區走出平面,開到汐科再爬升成高架鐵路,考量坡度限制,月臺最後設在康誥坑溪以南。月臺兩側再分別興建連通道,往北接到大同路2段184巷,並設站前廣場,往南通往遠東世界中心和樟樹地區。

汐科站重新選址後的設計,雖是爲滿足更多通勤人口,但受地形及建築限制,月臺比一般車站小,連通道加上月臺全長約600公尺,隨着通勤人數攀升,成爲通勤族眼中讓人又累又苦的車站。

汐止園區的遠雄廣場、遠東世界中心、東方科學園區上班族,多從汐科站南端進出。任小姐觀察,多數上班族跟她一樣,習慣在較靠南側的前幾節車廂,希望下車後少走段路,早點出站。下車時大量乘客涌進月臺,出站時並排走在狹窄月臺,走在外側臨鐵軌的人相對危險。因爲連通道窄,移動速度慢,火車復駛出站時,月臺上還有很多人,隨着火車愈開愈快,走在外側讓列車「掃過」,不免膽顫心驚。

周姓市民表示,一大羣人擠在月臺朝出口前進,除了靠鐵軌1側要格外小心,也要注意後方是不是冒失鬼,免得因推擠掉落鐵軌。家住基隆的陳小姐,偶爾搭火車到汐科上班也心有餘悸,她說,遇過有人在月臺奔馳急着去公司打卡,急忙穿過人潮的奔馳場景,讓人捏把冷汗。

除了行走月臺危險,下雨天雨水會潑灑進月臺,也讓等車者吃不少苦頭。周姓男子說,進了汐科站閘門,還要走一大段連通道才能到月臺,當在閘門口看到列車已在月臺邊,若不想等下班列車,就只能三步並兩步「追火車」。

常在汐科站搭乘區間車的王小姐形容,下車後距離南、北閘門口都很遠,若拎着行李,走起來格外艱辛。陳姓乘客也說,進站看到區間車停靠,往往來不及上車,只能目送,也曾看見旅客大包小包狼狽趕車,還有媽媽帶小孩在月臺狂奔,險象環生。

遠雄廣場蕭姓主管說,汐科火車站站體太長,火車常停在第五、六節車廂位,在通道看到火車靠站,常要奔跑才能上車,月臺狹小潛藏危機。月臺設計爲中段高、兩側低,上方遮光罩無法阻擋雨勢,在雨天乘坐體驗非常差。

臺鐵汐科站有長長的通道與高聳樓梯,曾被通勤族稱爲「最恐怖的車站」。記者林俊良/攝影

汐科站南北狹長的通道,讓通勤者膽戰心驚。記者林政忠/攝影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