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吵架舞臺劇 「八月,在我家」粉呼:情勒現場大亂鬥!
「八月,在我家」舞臺上調度13位演員共演,考驗導演吳定謙功力。圖/綠光創藝提供,張大魯攝影
綠光劇團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上週末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周演出,劇中探討的「原生家庭」及「女性角色」激起許多觀衆強大共鳴。這出作品獲得普立茲劇本獎,得獎至今經過18年無痕轉譯化身爲臺灣家庭故事,不少看過11年前演出的觀衆再度進場,像是藝人曾國城、陸明君等人都是11年後再度二刷。
吉他演奏者譚啓序在演員謝幕後登場時,手中依然即時彈奏着全場的配樂。觀衆這才驚呼發現,原來整齣戲都是 LIVE 演奏!他的音符不只貼合舞臺節奏,更精準到能隨着觀劇者的呼吸起伏而變化,被譽爲「八月,在我家」的 「第14位演員」,可說是實至名歸。
「八月,在我家」中,除了飾演父親的吳念真,更網羅王琄、姚坤君、顏嘉樂、鄧安寧、朱宏章、張丹瑋、樑正羣/吳定謙(臺中場)、張晴、黃士勳、鄧雨忱、Miyaw Sika洪淳晨、王芝方等演員,要在舞臺上調度13位演員共演,考驗導演吳定謙功力,他說:「對我來說導演的角色就像一艘船的船長,必須清楚知道方向,但要順利完成一段航程卻仰賴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才能將一艘大船平安駛達目的地。」
首演結束後的第一天,導演吳定謙就立刻展開「海巡式謝票」。他在社羣上逐一回應觀衆文章與心得,不僅誠摯致謝,甚至與大家展開交流問答,細膩程度彷彿重返研究劇本時的狀態,展現對觀衆最真切的重視。
「八月,在我家」探討的「原生家庭」及「女性角色」,臺詞一針見血尖銳無比,道盡臺灣家庭的情勒百態,深切演活臺灣家庭中的各種不安問題以及矛盾衝突,觀衆留下的回饋不少是「好像我家」、「好像我媽」甚至是「好像我自己」的相似記憶。
舞臺劇「八月,在我家」9月12日–14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11月7日–9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11月15日–16日於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1月10日–11日臺中市中山堂演出。購票請上 Opentix售票系統。
吳念真在舞臺劇「八月,在我家」一開場的失蹤,促成全家人團圓,卻也是全劇最大的衝擊矛盾點。圖/綠光創藝提供,張大魯攝影
「八月,在我家」舞臺全景。圖/綠光創藝提供,張大魯攝影
「八月,在我家」堪稱最會吵架的舞臺劇。圖/綠光創藝提供,張大魯攝影
吉他演奏者譚啓序(右)在演員謝幕後登場,手中仍即時彈奏着全場配樂。圖/綠光創藝提供,張大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