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和平機會的黨主席選舉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不應再對美國抱有任何幻想。能夠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長期以來,朝野政黨爭相表達親美立場,但今天的美國已不再是昔日釋放公共財的「美利堅」。如今的美國刀鋒銳利,「美國優先,自利第一」的立場堅定。

美國對臺加徵25%的對等關稅,要遷走臺灣的「護國神山」,要求成立「主權基金」投資美國,甚至要臺灣參與興建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同時,還強迫臺灣不斷提高軍費支出。今年國防預算逼近1兆元,在美國的壓力下,這筆軍費還將繼續上升。

結果是什麼?臺灣企業遭受的打擊已遠超過新冠疫情時期。人禍已超過天災,美國的所作所爲正在「窮臺」。

美國印太沙皇坎貝爾在《外交事務》明言,美國無法單獨戰勝中國大陸。而最新版的《國防戰略》草案中,美國的優先目標是保護本土與西半球安全,而不再是「抗中」。在這樣的戰略下,臺灣朝野都親美的下場只有兩種:一是「被戰爭」,淪爲烏克蘭,成爲消耗大陸的戰略工具;二是「被交易」,被美國當成籌碼,賣個好價錢。

面對此困境,臺灣有三條路可選擇:一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鬥」與「逃」策略,要加強軍備與中共鬥。但北京今年軍事支出約8兆元,臺灣如何與大陸軍備競賽?臺灣與大陸地理相近,能逃到哪裡?二是國民黨長期選擇的「拖」與「避」,得過且過,這是一種混日子的方式,麻木面對臺灣未來。三是我長期的「進取」主張,要勇敢處理兩岸政治難題,把敵對化爲「和平」。

民進黨「逃」、國民黨「避」,合起來就是「逃避」。但現實不容逃避:因爲有三件事是無法迴避的。一、《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終極統一的一中憲法」;二、政治與經濟是不可分的;三、現狀是不可能永遠維持的。

然而,民進黨與國民黨卻長期在這三個核心問題上集體失語,甚至誤導民意,讓許多人誤以爲「獨立是選項、交流可以只經不政、現狀能夠永遠維持」。

殘酷的事實是,賴清德會一路執政到2028年,在此之前,他的「臺獨/獨臺」立場不會改變,但急躁的美國卻有可能在此之前已把臺灣「戰爭化」或「商品化」了。2026年是地方選舉,其結果與國家未來沒有關係。這意味着,今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就是上天給臺灣的最後一次追求和平的機會!

如果我當選黨主席,我將立即恢復《國統綱領》,作爲國民黨的重大綱領,重啓國共論壇與政治對話,達成「兩黨和平備忘錄」,白紙黑字接受全民檢驗。

唯有如此,北京纔會有盼頭,而不是在2028年以前就認定「寡婦死了兒子」,和平統一沒指望了,北京才無需與美國趕在2028年以前用「交易」取得臺灣,也不會被迫武力相逼臺灣做出表態選擇。簡單地說,國共能夠和解,對臺灣是有利的,北京不必急於在2028年前攤牌。

另一方面,我認爲,當人民能夠相信國民黨未來有能力與大陸創造和平,而又不會傷及臺灣利益時,國民黨一定可以爭取到希望兩岸和平的絕大多數羣衆,從而贏得總統大選。

爲此,我將恭請王金平院長擔任全權代表,並邀請有經驗的前外交部長、陸委會主委、國安會秘書長,以及具學養的學者專家們,共同作爲國民黨的談判團隊,開啓這項必須要完成的最務實、最嚴肅的和平工程。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已不只是選人,而是決定臺灣命運的一次路線抉擇。國民黨黨員人數不多,但這是一次黨員可以影響臺灣未來命運的關鍵性選舉。(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