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罰6000!亂丟家用垃圾 大同大學派AI助北市抓違規

大同大學開發AI辨識系統,利用AI電眼處理違規丟棄垃圾案件,省時省力。(大同大學提供)

大同大學工程學院院長謝禎冏率資工系4年級學生郭晉安、邱少鋒、李峻堯,組成AI團隊,爲臺北市環保局量身打造「垃圾包辨識小幫手」,以人工智慧取代人力監視,揪出亂丟家用垃圾的民衆,準確率近9成。以往人力需72小時工作量,現在AI辨識只要花6小時,大幅降低工作負荷。

爲了揪出把家用垃圾丟進公共垃圾桶的違法行爲,環保局人員必須一直盯着監視器畫面,眼睛、體力負擔極大。AI辨識系統可直接紀錄違規事件,提供時間點、超連結,以往人力要用72小時處理1400部影片,現在透過AI,6小時即可完成,影片數量也大幅降至65部。

謝禎冏表示,「垃圾包辨識小幫手」自2025年1月試行以來,準確率達88%,可辨識出各種大型垃圾包、車牌、紙箱等。接下來還會提升辨識、整體速度,準確率可達95%。

謝禎冏解釋,AI模型透過訓練和學習,可用於工業檢測、物體識別各領域,省時精準並具即時性。未來也可望應用在街道事件(衝突、車禍、搶案)辨識,縮短人力及時間成本。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隨意丟棄一般廢棄物,如在公共場所丟棄家庭垃圾,罰款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 違反第27條,隨地吐痰、丟檳榔汁、紙屑、菸蒂等,也會被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