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00萬元!多地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日,多個城市發佈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的文件。其中,河南省濟源發佈文件指出,根據貸款人情況,夫妻雙方最高可享受100萬元貸款額度,單方最高可享受80萬元貸款額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全國各地住房公積金政策工具的實施,對於2025年一季度和全年房地產市場發展都將產生積極作用,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保障作用,無論是提高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還是落實代際互助等政策,都充分體現了今年各地發揮好公積金保障作用的導向,進而支持繳存職工的合理購房需求或其他住房消費需求。

額度上調

河南濟源近日發佈《濟源示範區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指出“構建多層次住房公積金購房政策支持體系”。其中提及“提高貸款授信額度,單方繳存的最高可貸60萬元,夫妻雙方繳存的最高可貸80萬元;支持多子女家庭購房和高質量人才發展體系建設,購買首套住房時,二孩及以上家庭授信額度增加20萬元,高校優秀畢業生、青年人才、高層次人才等依據不同類別人才激勵舉措,分別增加10萬元、15萬元、20萬元的授信額度(即夫妻雙方最高可享受100萬元貸款額度,單方最高可享受80萬元貸款額度)”。

山東省聊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優化調整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政策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現房銷售。取得商品房現售合同的申請人,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在單、雙方繳存家庭60萬元、80萬元的基礎上,分別再提高10萬元。同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繳存人購買第二套改善性自住住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來的30%降至20%。

再例如,河南省許昌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近日發佈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25年3月3日起執行。具體內容爲:一是根據職工購房貸款需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由60萬元提高至70萬元;二是符合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的多子女繳存職工家庭在本市購買自住住房申請貸款時,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提高20%,且允許超過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是符合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本市購買自住住房申請貸款時,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提高20%,且允許超過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半年來,已有20多個城市陸續出臺住房公積金優化措施,涉及提高貸款額度等內容。而且針對高學歷人才、多子女家庭等特定羣體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支持措施。

需關注窗口期效應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2024年本年度重點民生保障工作,各地已推出多元化實踐舉措。從政策實效看,貸款額度提升疊加當前公積金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如首套房5年期以上利率低至2.85%),對降低居民購房成本產生顯著影響,形成普惠性政策紅利。這與2023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的“強化公積金支持”戰略部署高度契合,預計各地將持續深化政策創新。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公積金資金池的充裕狀態爲政策寬鬆提供了支撐,但需關注窗口期效應——隨着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未來可能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蘇商銀行高級研究員杜娟表示,房地產市場處於信心修復階段,各地出臺公積金新政主要是促進住房消費的考量,一是放寬公積金繳存條件,如納入靈活就業者等;二是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貸款限額、放寬年限、降低利率等,爲購房人羣降低壓力;三是提高租房提取金額等,利好住房租賃市場;四是簡化辦理流程,提升服務效率。

某國有銀行人士認爲,從近兩年的趨勢看,商業房貸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總體均在下行,目前部分城市商業房貸利率已經跌破3%,公積金貸款利率只會更低。未來或還有部分下調空間,但幅度相對有限。

近年來,金融支持房地產力度不斷增大,還有哪些方面有優化空間?嚴躍進告訴記者,一是存量商品房收儲機制改革,建議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比例提升至100%,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確定收儲房產用途(如轉化爲保租房、共有產權房等)。例如北京市已試點將收儲房源用於“職住平衡”定向配租,實現存量資源活化利用;二是公積金政策動態調節方面,建議建立存貸比預警機制,當資金使用率突破85%時觸發利率浮動調節(如+15BP),既保障資金安全又維持政策延續性;探索“新市民”專項授信額度,對靈活就業羣體公積金繳存實施1∶1財政補貼,擴大制度覆蓋面。

嚴躍進表示,政策優化需把握三重平衡,短期通過存量收儲快速消化市場庫存(按30%去化率測算可釋放萬億級流動性);中期依託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彈性調節機制;長期完善公積金全國統籌系統,構建“東部支援西部、高收益城市補償低收益城市”的跨區域調劑體系。當前建議重點推進20個試點城市建立公積金流動性壓力測試模型,實現政策調整前瞻性預判。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