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拍板 先跟經長溝通

「114年最低工資審議會議」26日在勞動部舉行,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中)與勞工團體在會議開始前於門口舉行記者會,希望明年最低工資調幅至少要有4%。(姚志平攝)

近年最低工資調整概況

2026年最低工資雖10連漲,但月薪調幅3.18%、時薪調幅3.16%,不僅雙雙創下疫情以來新低外,調幅也是10年倒數第二、第三,相較今年以來股市突破新高,實在難以反映勞工對經濟成長貢獻。此結果也不意外,因經濟部長龔明鑫剛上任時指今年最低工資公式不再適用,就已暗示勞工無法如過去分享1/2的GDP經濟成長果實,也難怪勞動部長拍版前還要致電經濟部長「溝通」。

據悉,本次會議過程大致融洽,勞資雙方均有共識要調整。勞動部長洪申翰原本盤算調整幅度應介於3%至4%之間。上午時勞資雙方便有共識要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午則討論GDP分享。

資方原本強硬的說要比照新冠疫情一樣僅分享1/4、最高漲幅不能超過3%,更不斷提及目前經濟成長大好主要爲資通訊產業、半導體等,而聘僱相對多數勞工的傳統產業甚至負成長,要勞工體諒,最後才勉強提高3.1%、月薪約達2萬9480元。

勞方及學者則認爲,可以體會美國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但美國關稅衝擊多爲出口產業、僅有少數人是用最低工資聘僱,相較於新冠疫情期間,衝擊集中於使用較多最低工資的服務業而言,影響較低,認爲GDP分享應以1/3爲限,計算出漲幅應達3.24%、月薪要達2萬9516元。

勞方委員也提出可用補貼紓解弱勢僱主負擔,學者委員則擔心之後得年年補貼。洪申翰當場裁示,雙方共識收斂於2萬9500元,隨後致電經濟部長龔明鑫,溝通後洪申翰即表示,「剛已經溝通是以2萬9500元」,隨即裁示最低工資調整爲2萬9500元,並據以回推漲幅爲3.18%,時薪也以該調幅計算後得出196元。

此外,若以先前作法,最低工資補貼往往是經濟部規畫相關補助要點,至於補助預算則來自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而就安基金因日前的演唱會等爭議,已被立委嚴加看管,如果今年再以「提升勞工福祉計劃」爲由,但事實上卻是用來補貼僱主減少成本,恐怕會衍生出更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