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難社宅缺 獨老無處可棲身
臺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者居住需求倍增,學者建議應給予獨老法定保障。圖爲青銀共居服務宅的長輩與年輕人。(李京升攝)
臺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去年公佈2023年國人平均年齡80.82歲,亦即65歲以上長者平均餘命約剩15年,但長者除了不被租屋市場歡迎,社宅中籤率也偏低。以六都而言,臺中獨老僅148人入住社宅,佔總戶數5.09%,新北更不到1.5%。學者建議,獨老應單獨給予法定保障。
臺中65歲以上長者截至4月有48萬多人,其中獨老5601人。85歲阿樂爺爺回憶,多年前找房屢碰壁,致電房東時說「有房」,到場卻改口「沒房」,讓他心力交瘁,後來乾脆在電話裡開門見山說,「我78歲,你願意租給我嗎?」
獨老租屋大不易,全國雖廣建社宅,且《住宅法》明定社宅4成提供弱勢戶入住,但多數獨老不願搬離原生活圈,即使願意申請社宅,卻面臨跟其他弱勢者競爭,出現低中籤率困境。
臺中現有11處社宅共2908戶,有1236名、約2成2獨老申請入住,中籤率僅11.9%,低空掠過社宅10至20%的平均中籤率,市議員陳雅惠主張讓獨老優先抽籤。
臺中市資深議員紛紛爲老人居住問題請命,張芬鬱點名臺中是六都中唯一沒有老人公寓,另五都有老人公寓,嘉義也有,她認爲解決長輩居住問題,公辦老人公寓刻不容緩。市議員李中也指出,老舊公寓不利老人居住,全市申請加裝電梯僅2件,且只通過1件,老人居住環境堪憂。
獨老租屋困境亟待解方,中市都發局長李正偉坦言,僅靠社宅無法供應老人居住,將討論一定比例配置,並研議引進民間投資,辦理老人公寓或青銀共居。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主任洪瑞英說,臺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長者居住需求會倍增,社宅應將獨老單獨列入法定保障身分,才能提高中籤率。弘光科技大學老福與長照系助理教授黃玟娟說,有些縣市規定獨老沒自有宅才能申請社宅,但多數長者房子老舊、偏遠且沒高度價值,建議放寬社宅申請條件。
內政部迴應,《住宅法》規定社宅採混居形式,各類弱勢者均須照顧,提供40%以上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已包含65歲以上長者。若提高老人比例,恐使一般戶與弱勢戶分配比例嚴重失衡,且排擠其他弱勢戶承租資源。至2024年底,全國社宅65歲以上承租戶數達3481戶,比例逾13.6%,已是經濟或社會弱勢者承租社宅比例次高。